王军(左)入户宣传国家政策。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见习记者 马芳
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宝日胡硕嘎查位于大兴安岭南麓,是一座被耕地、草原、山峦环抱的美丽村庄。
提起这里,王军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宝日胡硕嘎查早就成了他远方的家。
“刚入户走访时,村民对我不信任,也不相信他们的生活会变样儿。”回忆起刚到村里的情况,王军思绪万千。
2017年5月,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微波传输总站大青山微波站站长王军,被派驻到离家1000多公里的宝日胡硕嘎查,开始了驻村工作队的生活。4年多来,王军走遍了宝日胡硕嘎查的每一户人家和每一寸土地,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过不懈努力,宝日胡硕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容村貌、群众思想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初到宝日胡硕嘎查,王军了解到村里共有213户8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9户126人。面对沉甸甸的数据,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熟悉、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他每天利用早晚时间到村民家中实地走访。
遇上家里有活儿的,王军上手就干。不久,他就熟悉了宝日胡硕嘎查的每户村民,“我们村儿”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经过走访,王军了解到,谋划脱贫缺少动力、思想观念落后、经济实体薄弱等原因造成宝日胡硕嘎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群众幸福指数不高。作为一个从贫穷落后小山村走出来,又经历十余年军旅生涯淬炼的老兵,王军对农村、农牧民有着深厚的情感,他深深地知道农村生活的疾苦。
改变思想观念是第一要务,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王军带领嘎查两委委员学习中央文件,准确领会中央精神,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倾尽全力改变大家固有思维,点点滴滴的努力终于被宝日胡硕嘎查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坚定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村民敖其尔,因发生车祸导致双腿残疾,一度丧失了生活信心。王军为他申请了电动轮椅、药品补助,购置了生活用品,指导他进行家庭养殖。目前敖其尔家生猪存栏20余头,年收入达到6万余元。
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倾情帮扶的路上,王军成了村民眼中的“全能战士”。
宝日胡硕嘎查属于半农半牧地区,秋收后的火灾隐患一直困扰着村民。为了防止村民因灾返贫,王军积极筹划,建成了科右前旗第一家村级消防站。他们采用“平战结合”政策,消防车平时用于浇水、喷洒消毒液等,发生火灾就用于灭火。2020年6月建成以来,已经为村里灭火20余起。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王军把宝日胡硕嘎查当成自己“守初心、担使命”的前沿阵地,指导宝日胡硕嘎查建立了标准化学习活动室,制定了学习、组织生活、脱贫攻坚等制度,引导党建与扶贫工作相融合,开展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宝日胡硕嘎查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了提振村民精气神儿,王军运用在部队做电影放映员时学到的技能,多方筹措精心组织,建成了兴安盟科右前旗第一家村级数字电影放映室,在察尔森镇和宝日胡硕嘎查经常性地举办“电影放映周”活动,组织播放主旋律和脱贫致富影片,引导群众立足实际,增强信心,让党的政策方针如春风化雨般传播到宝日胡硕嘎查的家家户户。
王军发现,四胡演奏艺术在宝日胡硕嘎查参与度高、影响力大,深受各族群众喜爱。针对这一特点,他指导组建了以四胡表演为特色的四胡文化服务中心和四胡民族手工艺工作室,目前已发展为70人的演出队伍。他们结合身边脱贫致富的典型,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宣传国家政策,传播致富经验,提高村民文化素养。
作为自治区广播电视系统的一名下派扶贫干部,王军利用技术专长,为宝日胡硕嘎查村民办了很多实事:在嘎查开展安全检修工作,让“户户通”确保联通;针对群众反映广播设备声音小听不清,对“村村响”进行维护检查,让“村村响”响起来;入户走访时发现部分贫困户生活用电线路严重老化,便组织开展贫困户电路改造工作,让8户贫困户用上了安全电。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坐在同一铺火炕上,拉近了心和心的距离。1000多天的坚守,改变的不仅是宝日胡硕嘎查的面貌,也让王军从群众不信任的人变成了群众的贴心人。
“我要继续和村民一起,谋划产业发展,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王军表示,自己将继续发扬脱贫攻坚精神,接续奋斗,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