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国际时评:美国“回来”了 盟友寒心了
内蒙古新闻网  21-09-19 17:06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近代史上西方殖民霸主为争夺殖民地曾打得不可开交。近日,几个西方国家又围绕澳大利亚一桩军火买卖争吵了起来,让人们看到尽管相关国家“维护自由开放的印太”口号叫得山响,“利”字当头还是底蕴。

  在美国主导下,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日前宣布建立新的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澳大利亚随即撕毁与法国企业签订的数百亿美元潜艇大单。美方的这一操作让法国猝不及防,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斥之为“单边、粗暴”,直言自己“感到寒心”。法国政府17日宣布,召回法国驻美大使和驻澳大使进行磋商。

  在外交领域,召回大使通常是国家间关系不睦以至陷入危机后不得已采取的手段,这种情况在盟友间非常罕见。美澳对法国伤害之深可见一斑。

  几个月前美国领导人访问欧洲时,为了修复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给盟友关系造成的伤害,明确释放了“美国回来了”的信息。美方日益将战略重心转向所谓“印太地区”,其不少盟友也争相在有关地区显示存在。围绕澳大利建造核潜艇而起的纷争,对美国盟友来说不啻一记警钟:回来的还是霸主,回来的还是“美国优先”。

  为维护一己私利,美国可以不择手段跟盟友“抢单”。据法国武器专家介绍,法方曾多次迫于美方压力,取消到手的军售订单。据丹麦媒体报道,为帮助美国军工企业兜售战机,美国国家安全局曾针对丹麦政府及相关企业展开间谍活动,最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竞标中胜出。

  为向欧洲市场推销美产液化天然气,美国长期阻挠德国参与开展“北溪-2”项目,乃至制裁相关企业。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半导体行业勃兴之际,美国以各种理由,重拳打击东芝等日企。史料记载,美国于1987年下半年至1988年上半年逼迫日本达成多个协议,迫使日本将本国一些核心科技拱手相让。为帮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收购法企阿尔斯通,美国政府不惜设置陷阱,拘押法企高管。

  美国一再损害盟友利益,到头来只会让盟友对所谓“价值观同盟”惴惴不安。法国国防部长弗洛朗丝·帕利日前说,美国如何对待它的盟友,法国“看得明明白白”。欧盟方面追求“独立自主”的声音此起彼伏,可以理解。


[责任编辑: 任镜宇]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