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声音日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诞生
内蒙古新闻网  21-09-20 18:52  【打印本页】  来源:央广网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央广网推出《党史声音日历》,用声音带你穿越百年时光。

  【历史上的今天】1950年9月20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

  

  “国徽,应注意:(甲)中国特征;(乙)政权特征;(丙)形式须庄严富丽。”

  1949年7月的一天,一则题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为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辞谱启事》的消息刊登在了《人民日报》《北平解放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上,其中明确提出了国徽的设计要求。

  启事刊登后反响强烈,各种设计像雪片一样飞向北平。在一个月内,共征集到国徽设计稿112件,图案900幅。

  1949年9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主持座谈会,听取关于国旗、国徽、国歌等问题的意见。关于国徽方案,与会者意见很不统一,会议决定国徽图案将邀请专家另行拟制。于是,在10月1日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人们听到了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看到了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但是却没有看到庄严的国徽。

  1950年6月20日,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国徽审查小组对国徽设计方案意见趋于一致。6月28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提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对设计图案的说明》。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及说明:“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至此,代表着新中国象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产生,新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庄严标志。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纪念日,国徽高悬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正中央,引得人们驻足仰视。(资料来源:央视新闻、新华社、法制日报)

  总监制:于锋高阳

  编审:余京津

  监制:王薇赵净马媛

  策划:关宇玲

  主播:刘嘉铭

  音频制作:陈德南

  设计:陈颖


[责任编辑: 吴钰]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