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灌南:民生工程暖人心
内蒙古新闻网  21-09-21 17:23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最近6年,江苏省灌南县百禄镇南房村村民王英玉和老伴经历了两次方向截然不同的搬家:一次是从村里搬到县城,一次是从县城再搬回村里。

  “以前我们住的是3间瓦房,将近30年了,比较破旧,生活很不方便,2015年就跟着儿子到县城去住。2020年村里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我们家的旧房子变成两层‘小别墅’,还通了自来水,不比城里差,我们决定回来住。”王英玉说。

  王英玉家的变化,得益于灌南县大力推进的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南房村党总支书记陈勇告诉记者,村民拆除旧房,政府会给补偿,多数村民只需承担一点装修费,就能住上新房。目前,该村已有345套新房建成。

  图为南房村村民新居。新华社记者陆华东摄

  住房改善离不开产业支撑。陈勇介绍,以前南房村主要依赖传统农业,村民收入不高,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近年来,通过产业扶贫,南房村有了扶贫车间、现代高效设施农业,年轻人开始回流。2019年,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20年,村集体收入达46.8万元。

  在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中,灌南县统筹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公共设施,实现养老、上学、就医等便民服务“不出村”。

  体检室、理疗室、按摩室、棋牌娱乐室,走进灌南县新集镇徐老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记者看到这里设施齐全,还配备了专业医生和护工。

  灌南县通过“空转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将多处“脏乱差”的闲置地块,建成居民休闲好去处。

  秋日的灌南县南六塘河产城风光带景色宜人,住在附近的施培生老人每天早晨都和好友前来散步、聊天。“以前这里环境很差,杂草丛生,我们都绕着走。现在政府对这里进行了改造,建了步道,花草树木多了,水也清了,在这里休闲、锻炼很舒心。”施培生说。

  图为灌南县南六塘河产城风光带。(灌南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为贴近民情,灌南县坚持“开门办民生”,公开发布民生实事征集通告,让百姓“点单”。统计显示,从2014年起,该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一直超过80%。(记者陆华东)


[责任编辑: 王彤]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