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丰收节” 成为精神的“充电站”
内蒙古新闻网  21-09-29 13:19  【打印本页】  来源: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原创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刚过去,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农牧民群众正忙着收获。丰收热火朝天的场景和喜悦之情,为这个秋天增添了绚丽的色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让“丰收节”成为精神的“充电站”,汇聚奋斗新百年的合力。

  人民为中心,丰收来自站岗守责的无私奉献。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党员干部要以坚守初心的为民情怀投入伟大事业,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注入动能,为群众事业发展融入力量。党员干部要将为民办实事的质朴愿望映射在实际行动中,扩大生产规模、完善政策体系,为广大群众站岗守责,在广阔的农村牧区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把真情带到群众身边去,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定心丸”,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团结共奋斗,丰收来自党群同行的强大力量。当前,我国有2亿多农户,稳粮就要稳住种粮人的心,就要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不懈努力与奋斗。党员干部的心要与群众的心同频共振,在乡村振兴的重要战场上,将先进技术、优势品种用到产业发展中,融入绿色生态、红色文化、旅游、电商等多重元素,为群众开拓市场、提供增收渠道,做到政策解渴、服务暖心。党群齐心协力,将发展路越走越稳,将富裕路越走越宽。

  劳动最光荣,丰收来自农牧民群众的辛勤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三夏”大忙到秋日丰收,在强农惠农政策的辐射带动下,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米袋子”越来越丰实,“金扁担”越来越厚重,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劳动是实现梦想的途径。未来,我们要依靠劳动稳固发展成果,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把牢粮食丰收主动权,为实现乡村振兴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杨宏力]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