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见证,“彩云之南”惊艳世界
内蒙古新闻网  21-10-12 10:45  【打印本页】  来源:新华网

点击上方视频,领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

在中国西南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那里有神圣的雪山、幽深的峡谷
澎湃的激流
那里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
那里是云南
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造就了鲜明的立体气候
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珍稀物种桫椤、滇金丝猴
绿孔雀、亚洲象
……
在这个“生命避难所”“物种基因库”
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里得到庇护
生生不息

中国近三分之一的物种
只能在云南能找到
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无可替代
保护好这片土地
就将为人类、为未来
留存下一个彩云之巅的家园

生态系统退化、物种灭绝加速
生物多样性丧失
这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
云南也曾面临
“要生存还是要生态”的艰难抉择

  曾经
保山施甸大亮山
山光水枯、一片荒凉
1988年
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退休后一头扎进大山
带领大家克服万难植树造林
一干就是22年

昔日荒山岭今朝绿成荫
一方人对一方水土的珍爱
是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智慧沉淀

  近年来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
大理洱海的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水质急速下降
人们不惜代价行动起来
全面打响了洱海治理攻坚战

洱海清、大理兴
被视为“水质风向标”的海菜花
终于重现海面
随波荡漾、灿若繁星

  丽江石鼓镇
“长江第一湾”
绵延数百里的江边柳林
如同一条轻扬的绿色飘带

九年来
云南省丽江市石鼓镇
林业工作站站长和朝明
带领群众在江边种下10万余株柳苗
他们用一次次弯腰掘土
一点点辛勤灌溉
为祖国添新绿
为大江谋安澜

薄雾笼罩的哈尼梯田
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千百年来
哈尼人将水从树木繁盛的山顶
引入到梯田内
构建出森林、村寨、梯田、水系
相辅相成的美好图景

  2020年3月
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启程
一路向北
象群所到之处
人们悄然避让、宽容呵护

温情的人象故事
让世界看到了一个
为守护自然、维护生物多样性
而不遗余力的中国
温暖了世人的心田

  将陡坡荒山退耕还林还草
让散居深山的村民易地搬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
让山更青、水更绿
让动物的生活更自在
人们的家园更宜居
进退之间
人与自然臻于和谐

生物多样成就生态之美
保护生态就是人类共同的福祉
10月11日
《生物多样性公约》
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
在春城昆明拉开帷幕
人们期待着
在这里领略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故事”

  


出品人:刘健
策划:钱彤
监制:周红军
制片:刘娟王江
执行策划:李晓云 李霞
编导:赵勇 陈寒青
后期制作:陈寒青 刘东
卫星影像:郭建伟 祁丽君
摄像:赵普凡 刘东
编辑:曹滢 韩海阔 范芳钰 王俊景

卫星技术支持: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
大地量子
卫星数据:贾博文 邢爱婷 刘子琦(实习)

  卫星数据来源:天地图 吉林一号

  新华社卫星新闻实验室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云南频道 联合出品


[责任编辑: 闫鹏宇]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