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红岩精神养成浩然正气
内蒙古新闻网  21-10-22 09:35  【打印本页】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嘉陵江畔,位于重庆红岩村52号的红岩革命纪念馆,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受红色教育。展厅里,一张张历史照片、一件件珍贵革命文物,向人们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风雨如磐的斗争岁月。

  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在中共中央领导下,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驻足重庆,面对国民党统治区复杂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他们带领所属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在伟大实践中培育形成了红岩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伟大的斗争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红岩精神”,要求运用这些红色资源,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仰,养成浩然正气。

  红岩精神诞生于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伟大革命实践中。1938年10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抗战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为适应形势和斗争的需要,1939年1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正式成立,肩负起代表党中央协调国共两党联合抗日、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全面领导党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工作等重大使命。

  当时,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工作面临许多困难。“一方面,国统区的共产党组织大多是全国抗战爆发后才恢复或新建的,共产党员质量参差不齐,同时国统区不同于解放区、根据地,共产党既没有政权,又缺乏各种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尽管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国民党顽固派对共产党的活动处处打压、限制,白色恐怖日趋严重。共产党人既要随时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又要面临高官厚禄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诱惑,斗争环境复杂艰险。”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局研究室副主任黎余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在国统区这个既特殊又重要的战场上,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是红岩精神能够存在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根本价值所在。

  从1939年正式成立到1946年东迁南京,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驻守了近8年之久。在此期间,周恩来同志领导南方局暨南方国统区和部分沦陷区的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巩固和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广泛团结中间力量和人民群众,坚持抗战,直到胜利;抗战胜利后,又为建立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争取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大量工作,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艰苦卓绝的斗争实践中,抗战时期,南方局还承担了中国共产党打通对外交往途径的重要工作。由于中共中央及其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被国民党政府严密封锁,外界很难获悉敌后抗战情况。当时,大批外国使馆、新闻机构和国际友人先后来到重庆,于是南方局便成为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的主要窗口。

  正是在南方局的努力下,1944年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美军观察组先后到延安实地访问和考察,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半独立性的外交”工作。1945年,董必武同志出席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制宪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正式公开亮相,打破了国民党垄断外交的局面。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同志亲自向外国友人们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对内对外政策。

  在此过程中,以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充满朝气的民主大党形象和独特个人魅力,让世界进一步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崇高的思想境界

  红岩精神体现在哪?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光煦说,红岩精神体现在抗战时期国统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中,体现在抗战胜利后争取实现和平建国的斗争中,体现在解放战争时期关押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的革命先烈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斗争中。

  共产党人始终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抗战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周恩来同志临危受命来到国统区,站到维护、巩固和发展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斗争最前线,始终维护着国共团结抗战局面直至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为争取新中国的光明前途,毛泽东同志以“弥天大勇”亲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始终牢牢把握住斗争的主动权,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时期,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一批党的优秀儿女在国统区浴血奋战,不幸被捕关押于白公馆、渣滓洞监狱,他们不但没有消沉和停止战斗,而且在狱中团结带领广大难友与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崇高思想境界。”徐光煦说,崇高思想境界是红岩精神的品格,坚定理想信念是红岩精神的灵魂,巨大人格力量是红岩精神的特质,浩然革命正气是红岩精神的风骨。

  当年,战斗在国统区的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忠于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不移地站稳党和人民的立场,善处逆境,勇于牺牲,在艰难的局面中奋勇开拓。

   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蕴含的历史经验、优良传统和崇高风范历久弥新。

  近年来,重庆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品质提升工程”列为弘扬红岩精神的一号工程、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典范工程和庆祝建党100周年的精品工程。

  为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岩精神,2019年,秉承烈士精神“送得到家、驻得下来、传得下去”的理念,重庆启动“让烈士回家”系列主题活动,通过赠送文物史料、开展红岩故事展演、举办主题展览和报告会等形式,把300多位红岩英烈的精神送回他们的家乡。

  据悉,该活动自2019年启动以来,已先后走进上海、江苏、四川、陕西以及重庆相关区县,共举办活动20余站。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这个时候,我们更加不能忘了来时路,忘了为这一切付出生命的烈士们。”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说,300多位红岩英烈的精神,就是凝聚各方力量的最好助力,送烈士精神回家,不仅是把红岩英烈们的精神带回他们家乡,更重要的是让这些精神能够留下来,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烈士的家乡以及他们曾经学习、生活、战斗过的地方代代相传。

  “红岩精神具有跨越时空的力量。”国庆期间,重庆渝中区法学会副秘书长韦忠和带着家人走进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学习后深受感染,他说:“先辈们光辉的奋斗历程和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是红岩精神的生动诠释。站在新时代,我们要赓续好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把红岩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用行动诠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矢志不渝为了实现人民幸福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吴陆牧冉瑞成)


[责任编辑: 孙静华]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