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临近,火热的消费气息已经初见端倪。铁路部门9月15日开始发售国庆黄金周假期第一天车票,当日售票量达2287.7万张,其中12306网站(含客户端)售票量达2095万张,均创单日售票量历史新高;据媒体报道,不少酒店“十一”假期预订量均出现大幅增长,北京增幅达5.4倍,杭州、武汉增幅分别达到4.8倍、4.5倍……“行”和“住”的数据鲜活生动,从中可见国庆长假公众出行旅游需求强劲。
假日消费,向来是观察消费市场走势的重要窗口。前有暑期国内旅游、电影票房刷新记录,眼下中秋、国庆“超长黄金周”可能取得的消费成绩单也让人充满期待。无论是长途跋涉看“诗和远方”,还是短途旅行发现身边的美好;无论是在城市里来一场citywalk,还是在乡村体验休闲业态;无论是夜游赏月、逛吃逛喝,还是沉浸打卡、文旅融合,巨大的消费潜力可望在黄金周假期内集中释放,带动消费市场进一步复苏回暖。
观察国庆黄金周消费,既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既要看规模也要看结构。从此前五一、暑期的消费情况不难看出,当前假期消费不仅有老玩法,也有新潮流,线上线下相结合,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持续激活消费新动力。想让国庆黄金周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就得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在创新上下功夫。“盖章式旅游”火了,不少景区景点主动设计相关活动,结合当地地标建筑、美食等推出原创印章、印章本,有效提升游客参与度;骑行有人气,一些地方就推出官方推荐路线,为骑行划定专属区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如今,个性化、多元化消费更受青睐,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开启假日消费新玩法,打造更多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消费新场景,更好拉动游客前来旅游、消费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旅游城市的吸引力和口碑。
与此同时,旅游相关的服务和保障也得到位。假期集中出游,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方面,任何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的体验。中消协、中国饭店协会近日联合发出倡议,呼吁多方协力,让出游更舒心。营造风清气朗、安全舒心的旅游市场环境,既是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企业诚信经营,消费者主动监督,共同达成公平交易,才能更好提振消费信心,让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让消费迈向高质量、可持续。
商务部将2023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奠定了全年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总基调。伴随着国庆黄金周的到来,四季度经济发展也将拉开帷幕。扩大内需不是一时一地之策,也不能搞大水漫灌,而是不断从需求侧着手,释放内需潜力、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以假期为抓手,联动商、旅、文、体,让游客旅游的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让有形的物质性消费和无形的精神性消费并驾齐驱、相得益彰,共同彰显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