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银发映初心 薪火永相传——“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活动探访同心县“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

  9月17日,由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自治区统战部主办的“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同心县,探访当地一支特殊的队伍——“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近距离感受这群银发宣讲员的独特魅力与深情传承。

  “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成立于2017年3月,这支队伍由51名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硬、有一定专长且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组成。他们中年龄最大的80岁,最小的61岁,平均年龄66岁。尽管岁月染白了他们的头发,但却从未削减他们传播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热情与决心。

  采访当天,60多岁的宣讲员马希伟刚从同心县第二小学宣讲归来。他迫不及待地向采访团成员分享宣讲时的场景:“当我讲到长征途中700多名小红军战士被冻成冰人时,教室里的气氛瞬间凝固,孩子们一个个红了眼眶,泪水夺眶而出,他们一个劲地拉着我,让我再讲讲那些感人的故事。”马希伟将自己对那段历史的敬畏与深情融入其中,正是这种真情实感,才让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同心县第二小学校长马峻峰对此深有感触:“老干部们讲的故事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轻轻打开了孩子们心灵的窗户。在他们生动的讲述中,红色基因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化作了鲜活的故事,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宣讲团团长白金祥热情地领着采访团成员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一面面展览墙,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书,展示着宣讲团多年来的足迹与成果。墙上的照片记录下了无数珍贵的瞬间:在乡村广场上,老人们围坐在村民中间,用朴实的乡音讲述着土改故事,村民们听得聚精会神;在校园教室里,孩子们将老干部们团团围住,眼中满是好奇与崇拜,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社区活动室,居民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不愿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的情节。

  白金祥指着照片,语气中满是自豪与感慨:“8年多了,我们跑遍了同心县的学校、乡镇、社区(村)。累计开展宣讲1680场次,覆盖115万人次。有时候去偏远乡镇,路上要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有的老伙计晕车难受得厉害,可大家从不抱怨,提前吃晕车药,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没有一个人喊过累。”

  “老干部的宣讲是一节特殊的思政课,不仅润泽了孩子的心田,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同心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马慧介绍,这些充满温度与力量的思政课早已产生了“口碑效应”,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深深种在了孩子们的心中。

  在宣讲团宣讲现场,同心县第二中学八年级学生马鑫激动地说:“听了爷爷们的宣讲,我感觉自己像是穿越回了那段历史岁月。我更加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以后也要像爷爷们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在同心县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上,“薪火相传”老干部宣讲团的老人们,就像一束束永不熄灭的薪火。他们用最真挚的情感、最朴实的语言,将红色记忆融入每一次讲述,让红色基因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为这片土地点亮了一盏又一盏希望之灯,照亮了一代又一代人前行的道路。(记者 张晓慧)

编辑:贾小燕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