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严格规范烟花爆竹产品多项重要指标 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

  记者今天了解到,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发布《烟花爆竹 安全与质量》强制性国家标准。该标准全面整合替代GB 10631—2013等7项国家标准,针对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燃放各环节,加严安全要求,提升质量水平,引导安全燃放,为烟花爆竹行业安全监管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本次修订实现四大突破:

  一是整合多项标准,解决原有标准分散重叠问题。首次将烟花爆竹产品的分类、分级、安全要求、包装标志等内容统一纳入单一标准,为行业提供“一本通”式技术要求。

  二是优化分类分级,适配安全生产和监管效能。将产品分类细化为爆竹类、玩具类、摩擦类、旋转类、喷花类、吐珠类、升空类、小礼花类、礼花弹类、架子烟花类、组合烟花类共11大类25小类,产品安全与消费选择性更加清晰。

  三是新增关键技术要求,补齐质量安全短板。近年来,烟花爆竹产品混合包装较为流行,但一直以来,没有相应标准对“混合包”质量安全提出要求,混合包是指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别产品的烟花爆竹包装单元。该标准首次明确“混合包”的包装、标志和产品要求,同时新增出口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四是严格重要指标要求,提升安全可控性。进一步规范各类产品的药种、材质及燃放性能等重要指标,从源头降低安全环保风险,提升燃放安全性。例如关于声级值的规定,原标准规定个人燃放类产品的声级值小于等于110dB,修订后的标准按照不同产品不同效果分别对声级值进行了规定。

  该标准将于2026年5月1日正式实施,将从多维度赋能行业发展与安全管控:

  对行业而言,能加快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全产业链向规范化、高质量转型。

  对监管部门而言,可提供更细致的分级分类标准、检验检测依据,显著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对消费者而言,通过规范安全标志与燃放说明,有效降低因误操作引发的风险。

  对出口贸易而言,既能提前规避出口前的安全生产隐患,又能依托附录新增的与ISO标准、美国标准、欧盟标准的分类对照内容,助力我国烟花爆竹产品更好适配国际市场规则,提升出口竞争力。

  (总台央视记者 李晶晶)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