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③坐拥黄河“蓄水池” 若尔盖如何守护世界最大泥炭湿地
内蒙古新闻网  20-09-21 12:06  【打印本页】  来源:四川观察

  “今年我们又捕获了10只黑颈鹤,给他们脚上装上跟踪器,就可以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迁徙路线,加强对黑颈鹤的进一步保护、研究。”9月20日,在若尔盖花湖生态保护区,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索郎夺尔基兴奋地告诉采访团记者。

  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94年,1998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包括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三大部分,保护区总面积166570.6公顷,花湖生态保护区就位于实验区内,是全国最大的黑颈鹤保护区。记者了解到,若尔盖湿地主要保护对象是高寒泥炭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和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植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高寒泥炭沼泽湿地,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长江两大河流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固体高原水库”、黄河“蓄水池”,“泥潭沼泽湿地能够净化水源,锁住二氧化碳,在大若尔盖地区泥炭储存量达到60亿立方米,可以蓄水110亿立方米,而黄河流经这里后,雨季径流量能够增加29%,枯水季径流量增加45%,给黄河上游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索郎夺尔基说。

  近年来,若尔盖县采取“治沙还湿”“种草还湿”“灭鼠还湿”“填沟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助试点”“湿地生态资源管护”等方式保护湿地生态系统。2016年,当地实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以来,累计投入9000万元,以“一次性补助还湿”“季节性限牧还湿”“禁止性退牧还湿”“草畜平衡试点”等方式来探索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最佳的保护模式,实施核心区一次性补助性奖励还湿64694公顷,季节性限牧还湿15996.1公顷,禁止性退牧还湿1288公顷,草畜平衡试点2901.6公顷,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责任编辑: 雒扬]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