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减假暂”监督案件13万余人

  刑罚执行监督是守护司法公正的重要一环。记者今天(8日)从最高人民检察院了解到,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不断完善“派驻+巡回+科技”监督机制,特别是发挥巡回检察“利剑”作用,针对2024年专项巡回检察发现的监狱、看守所等监管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检察机关派驻检察履职存在的问题持续督促整改,对发现的徇私舞弊“减假暂”(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滥用职权、虐待被监管人等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线索跟踪督办。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检察机关受理“减假暂”审查案件13万余人,其中

  减刑12万余人、

  假释7000余人、

  暂予监外执行5000余人。

  检察机关针对“减假暂”提出书面纠正违法和检察建议2000余件,监督有关机关收监执行1400余人。强化刑事裁判涉财产部分执行监督,积极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

  2024年底,“两高两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判处监禁刑罚罪犯交付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各级检察机关按照相关要求,依法监督看守所、监狱收押、收监工作,加强与法院、公安、司法行政机关的衔接协作,共同推动解决“收押难”“收监难”问题。例如,天津市检察机关会同有关政法单位在全市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依法交付执行刑罚专项活动”,按照一人一案一册的要求,统一制定罪犯核查案卷目录标准,全市清理判实未执人员141名。

  最高检先后组织20个省份检察机关在安徽、贵州、山西座谈调研,深入分析“减假暂”监督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减假暂”监督规范化水平。组织编写“减假暂”典型案例,研究制定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工作指引,进一步提升“减假暂”监督规范化水平。

  (总台央视记者 程琴)

编辑:朱国义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