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当前二三一的产业结构符合当前实际,但最终重庆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时,会形成三二一的格局
这些年,重庆工业增长迅猛,相比而言,第三产业增速较缓,重庆要建成中心城市,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第三产业,那么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重庆有何思路?对此,黄奇帆说,重庆现在的工业增长率全国第一,达百分之二十几。当一个地区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工业增长较快,比重也会逐渐加大,占GDP的50%甚至60%都是合理的,但当人均GDP到1万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会越来越大。大体上,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工业、服务业、农业,形成二三一的格局。但当重庆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这时,服务业应该发展更快,逐步形成三二一格局。
黄奇帆说,五年后,重庆服务业和工业将变成1:1,农业可能只占GDP的3%至5%,有一个规模相当的阶段。到2020年,服务业将大于工业,这个转轨与历史发展阶段有关,不依赖长官意志。如果人均GDP在1万美元以下时不发展工业,就拼命发展服务业,对于一个一两百万人口的城市可以搞,1000万人的大城市行不通,尤其是重庆还有大农村这一块。因此,目前,重庆的结构是符合当前实际的,但最终,重庆建成国家级中心城市、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肯定会形成三二一的构架。
重庆巿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的财产分配工具,服务民生;同样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支持微型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国企民企“两条腿”走得都还不错
谈到如何更好地发展民营经济,黄奇帆表示,这十年,重庆民营经济每年增长20%左右,比重也从25%上升到60%,比较健康。市政府主要从三个角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大型民企解决同等国民待遇问题,中小型企业帮助解决融资难,微型企业提供资本金。尤其在扶持微型企业发展方面,重庆巿政府舍得出钱支持老百姓办企业,出台“1+3”政策,条件就两条:一是创业者拿出10万元资本金,二是必须至少带动七八个人就业,只要满足这样的条件,重庆就补助5万元,使微企资本金达15万元;同时,政府协助让银行借贷15万元,加上资本金,就有了30万元进行运转;此外,政府搭建“免税池”,免税15万元。微企发展壮大起来,成长为中小企业后,继续按照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帮助其发展。
黄奇帆说,一年时间,重庆已经创办了4万个微型企业,带动35万人就业。这35万人如果在家吃低保,一个月500元低保金,一年差不多要发20亿元,但这20亿补给老百姓办微企,是一贴“补药”,今后不需要年年补,而且发展好了还会纳税,增加就业。今后五年重庆将增加几十万微型企业,那是民营企业的摇篮,相信重庆民营企业发展将更快。
第二方面是中小企业发展要解决融资难。这些年,重庆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比如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等等,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因此,相对其他地区,重庆中小企业融资要容易一些,今年全市银行贷款增量2000多亿中,50%贷给了中小企业,原因就是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发挥了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发展,将其作为国家的财产分配工具,服务民生;同样也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支持微型企业、中小企业。所以我们‘两条腿’走得还不错,民营经济的比重也比较合理。”黄奇帆说。
破解“大城市病”,要从解决大城市内在的功能和结构做起
未来重庆将成为1000万人口的大都市,如何避免比如交通堵塞、资源紧缺等“大城市病”?黄奇帆说,全世界1000平方公里、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20来个,大城市有其内在的功能和结构,其先决条件就是首先要有一个大产业,能够促进人口聚集就业。所以城市是产业聚集、万商云集形成的体系,这是第一条。第二,大城市的前提是流通、融通和交通,如果没有把这“三通”发展好,要成为交通枢纽、金融中心等都不现实。第三,城市要容纳1000万人生活工作,交通、垃圾处理、自来水等等各种市政基础设施都要事先规划。第四,住房、教育、卫生、文化、消费、娱乐等各种布局也要科学规划,形成一个基础。目前,全国而言,沿海地区有5个这样大城市,很多人想象着大城市会有很多负担,就希望城市尽量小一些,但没有看到500万人口、1000万人口的大城市对一个地区带来的集聚、辐射、资源优化配置效应。不过有这些优势,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发展大城市,必须要实现上述的几个条件,假如内在有1000万人聚集的产业,有千万人生活居住的环境,各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等都能具备,就应该顺势发展。因此,重庆要发展成为千万人的大都市,为西部开发做贡献。
重庆警察看起来多了,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重庆警力增多了,而是我们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
重庆街头随处可见交巡警,增加了老百姓的安全感,但是否会增加重庆财政负担?对此,黄奇帆表示,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重庆每万人的警力配备比例一直不高,虽然这些年有所增加,但仍然偏低。另一方面,这是重庆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过去,警察根据治安、交通等职能分为不同的警种,除了在马路上可以看到交警,其他警种大都在办公室办公,现在的交巡警就是多警种合一,把很多警察从办公室“赶”到了马路上,因此,重庆警察看起来多了,其实,最关键的不是重庆警力增多了,而是我们警务体制改革的成果。同时,重庆组建女子交巡警,实行柔性执法,既可以改善警民关系,同时也成为一道城市的风景线。
“地票”交易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一亩不减
在回答关于“地票交易”作用的问题时,黄奇帆说,按照全世界城市化的规律,城乡建设用地应该有一个增减挂钩。城市发展需要征地,城市附近耕地自然会减少,但过去100年,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城市化进程中,并没有发生耕地减少的问题,都是增加。原因是什么?黄奇帆说,一位农民在农村的建设性用地,一般在250至300平方米之间,他进城后,因为高楼集聚,包括住宅、学校、医院、厂房、街道等各种各样的设施,人均分摊用地100平方米左右。也就是说,假如农民进城,城乡建设用地发生交换,结果会多出一块一两百平方米的土地。但目前的现状是,农民在城里打工,老了要回到农村,因此,他既保留了农村的土地,又在城里占地,一个人占用的土地达三四百平方米。
黄奇帆说,如何解决城市发展用地,又守住耕地"红线",重庆的办法就是设立土地交易所。农民进城后,把在农村闲置的宅基地复垦为耕地,形成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地票”,城市里的开发商要征地,就通过购买“地票”获得指标。更为重要的是,“地票”交易让偏远山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原本这些偏远山区的宅基地,如果直接卖房子,最多两三万,变成“地票”可以卖到二三十万,这是重庆的发明。在中央的支持下,重庆设立土交所进行试验,目前,土交所已经交易了10万亩“地票”,既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又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一亩不减。
公平也是生产力,不论是从伦理学还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来说,都是千真万确的,它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我们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
在回答关于重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平也是生产力,这究竟是一句政府口号,还是从经济学上说,公平确实能成为生产力的提问时,黄奇帆说,这句话,不论是从伦理学还是从政治学、经济学来说,都是千真万确的。一个社会要和谐,贫富差距就不能太大。美国为什么有占领华尔街这件事?这件事发生在9月17号,正好是“911”事件十周年过后的一个星期。如果说十年前“911”事件是影响美国政局的一件大事的话,那么这次占领华尔街的事件,十年以后回头看,可能对美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还要深刻还要大。占领华尔街事件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美国人的“美国梦”破灭了。“美国梦”是什么?就是不管多穷,只要在美国的民主程序下,认为只要努力就可变富,蓝领有一天会变白领,变成总裁,拿几百万美元的年薪,当人有这样的希望的时候,不管多苦都能承受。但是,金融危机的三年,"美国梦”戳破了,穷人变成一贫如洗且没前途,白领降级为蓝领都很难找到活,现在美国实际失业率高达20%,大家认为看不见希望,所以占领华尔街的是年轻人。我讲这段话,意思就是公平能让人感觉贫富差距能缩小,或者能转化,现在贫,以后会富,要给人以希望,有了希望,这个社会就有生产力,当没希望的时候,整个社会就消极。我觉得重庆说这句话也不是什么发明,而是我们党的宗旨、核心价值观。
重庆将“微笑曲线”的四端都拿到了手,对重庆而言,笔记本电脑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
针对“笔记本电脑产业只是做硬件的夕阳产业”这一质疑,黄奇帆回应说,“只要网络存在,就需要有终端,笔记本电脑产业绝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朝阳产业。”
黄奇帆解释说,笔记本电脑是通信网络的永恒产品,是一个终端概念,就像20年前是台式电脑,现在进步到笔记本电脑,再往前进步变成平板等等,总而言之这个产业是指网络通信需要的通信设备和终端产业,这个产业是永恒的,因为人们不能离开终端产品抽象使用网络,除非以后网络没了。因此,笔电绝不是夕阳产业,是朝阳产业。同时,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链“微笑曲线”包括销售结算、零部件制造、总装、销售和研发等五端。如果只做最低端的总装,就是蓝领工人赚辛苦钱,利润很低,但如果掌握销售结算端,便是一本万利。过去,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是“四个在外,一个在内”,“微笑曲线”的五端被跨国公司拿走附加值最高的三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零部件制造、研发业务、销售结算,都留在发达国家。比如日本从来不做终端总装,这次地震了,大家才发现全球电子产品零部件的40%在日本制造。所以重庆现在发展电子产业基地,除了产品依然要卖到全世界,销售结算、零部件制造、总装和研发业务全部集聚重庆,做到了“四个在内,一个在外”。
“电子信息产业关键是模式,重庆敢说已经将“微笑曲线”的四端都拿到了手,在这个意义上,笔电绝不是夕阳产业。”黄奇帆说。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主持座谈会。(记者杨涛、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