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档电量基数成焦点
国家发改委的指导意见将户均居民用电量分为三档,第一档基本用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和第三档电价逐级递增。因此,在各地出台听证方案之后,第一档电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专家指出,基本电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地气候、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等因素。
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方案看,各地基本电量的设置呈现出明显的差异。上海执行的标准为全国最高,首档电量最高至260度(即“千瓦时”);陕西和甘肃第一档用电量最低,仅为120度,不到上海额度的一半。
一些省市根据气候特点,拟定了分季节听证方案,如湖南的一套方案中,春秋季和冬夏季第一档电量分别为110度、210度。北京居民用电价格拟以年为限,一个自然年内一个家庭全年用电若不超过2760度(230度乘以12个月),将执行第一档电价标准。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调剂每月使用电量,解决了各家庭季节性用电偏好不同的问题。
上海市的听证方案还考虑了不同时段的价格差异。“平时段”(6时至22时)为0.617元/度,“谷时段”(22时至次日凌晨6时)为0.307元/度。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武康平说,分时计价是更合理的电价机制,因为夜间用电的人少了,电厂发出的电还有很多,可以通过低价鼓励居民夜间多用电。
周清杰认为,方案设计不能忽略同一省内的城乡差异。由于农村居民用电量普遍少于城市,如果城乡采用统一的电价标准,那么第一档电量的制定应更偏向城市居民的基本需求,这样才能保障多数城市居民的基本用电不涨价。
一户多口支出可能增加
实行阶梯电价后,哪些居民将会多付电费?专家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制定的各档电量的标准。根据发改委的意见,居民每月用电分成三档:第一档基本用电应覆盖80%居民的用电量,电价不做调整;第二档电量按照覆盖95%的居民用电来确定,提价幅度为毎度5分钱左右;第三档为高质量用电,电价毎度提高0.2元左右。对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各地将设置10到15度的免费电量。由此可见,对于多数农村居民和低收入家庭来说,阶梯电价不会增加用电成本,而拥有中央空调、地暖设施等高能耗电器的家庭,电费支出增大可能会比较明显。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表示,以北京市公布的第一档每月230度用电量为例,在春秋季(非用电高峰季节)对一般三口之家应该是够用的。但居住人口多的家庭,用电量可能会超过基本档。而拥有多套住宅的居民,如果其居住时间分散到各个住房中,将会比只有一套房的居民用电“划算”。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还存在多人合租的情况,这样一套房的用电量明显会比一般家庭用电更多,这些租房的居民将要支付更高的人均电费。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助理高世宪坦言,制度设计难以兼顾这种特殊情况,阶梯电价如果按个人计算,操作成本可能很高。这种情况只能一事一议,在大的制度框架外另寻解决办法。(记者邹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