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甘肃岷县致47死雹洪灾害反思:预警基本靠吼(图)
    内蒙古新闻网    12-05-20 09:13    打印本页    来源: 工人日报

      2012年5月13日,甘肃岷县,抢险救援工作仍在继续,安置点下起大雪。岩石摄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5月11日,甘肃岷县境内的村庄因洪灾满目疮痍。5月10日傍晚,岷县发生大范围冰雹及强降雨,由于降水时段集中,降雨量大,全县18个乡镇均遭受冰雹暴洪灾害袭击。截至11日11时初步统计,受灾人口358000人,农作物受灾9648公顷,毁坏耕地2318公顷。国道212线多处中断,部分群众房屋倒塌或受损,紧急转移29300人,因灾死亡24人,失踪33人,受伤群众入院治疗40人。冯志军摄

      5月17日,甘肃岷县“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头七”,遇难者的坟头前匍匐着痛不欲生的遗属和亲友。这一天,又有两具遇难者的遗体在当地泥泞的废墟与河道中被发现。

      次日下午,岷县方面再次通报了最新的伤亡情况:死亡人数从45人,变为47人;失踪人数从14人,减少为12人。

      冰冷的数据背后是残酷的事实:失踪者生还的希望已十分渺茫。

      5月10日17时32分至18时15分,甘肃定西境内发生特大冰雹及强降雨,岷县受灾最重,18个乡镇35.8万人受灾。灾后,岷县政府始终慎用诸如“百年一遇”这样的词汇,但是,在多次场合的正式汇报中,他们依然承认:“这次灾害降水强度之大、山洪来势之猛、受灾范围之广、灾害损失之重,在我县历史罕见。”

      当地县委的一位干部解释说,自己查了30年以来的灾害记录,没有如此严重的记载。

      “幸好灾前已有预警和预防,才避免了更大的伤亡。”灾难当头,当地许多干部既心痛又纠结。事实上,当地发生过“躲过一劫”的生动故事:35岁的禾驮乡哈地哈村村民包永平,在暴雨来临前1个多小时,听说汛情后便使劲地敲响铜锣,扯着嗓子在村子里喊,最终全村928位村民在泥石流到来之前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但无论如何,“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是给人们留下了沉重的话题——灾后第三天,甘肃省召开全省防灾减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省大反思。

       灾前24小时,岷县刚刚签订“防汛责任状”

      “虽然降雨量不到70毫米,但是降雨时段太集中,在一个小时之内灾难已经遍布全境。”岷县县委常委史学华这样介绍。

      在当地许多受灾群众的记忆里,山洪泥石流袭来时的惨状远超人们想象:碗口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更粗壮一点的大树连树皮都被山洪和泥石流扒净,冲毁的房屋、家具和房椽拥堵在河道,抬高河床,洪水甚至在一个自然村冲出了一条2米多深的沟壑,洪水过后村庄一分为二……

      每一次灾难都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但是每一次灾害也必有先兆。

      岷县的先兆,从进入5月就已经开始——昼夜的温差突然加大,雨水明显多于往年。过完“五一”,岷县县委、县政府就开始忙碌防汛的事。5月9日下午,县政府一反常规将全县乡镇的党政领导和全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召集在一起开会。在往年,类似的会议大多安排在当年夏末。

      县政府在这次会议上做了两件事:一是县领导和各乡镇签署责任书,二是部署重点区域的汛期检查,疏通泄洪沟道。

      但就在24小时后,“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还是让岷县遭遇重创。

      “幸好岷县已经建起了灾害预警体系,才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的程度。”参与岷县灾情成因研判的一位专家曾发出如此感慨。

      据了解,5月10日下午,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发出了暴雨预警,并通过县、乡、村、社四级防汛预警体系,发出了通知。遍布全县的403名村级灾害信息员通过鸣锣喊话、挨家挨户拍门通知的方式,通知群众向高处撤离,才使本次伤亡大大减少。

      这究竟是幸运还是不幸?既然已经签署“防汛责任书”并启动了防汛预警,岷县难道真的逃不过这一劫吗?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甘肃岷县雹洪灾害已致49人死亡23人失踪
      ·甘肃岷县冰雹暴洪灾害已造成37人死亡19人失踪
      ·甘肃岷县雹洪灾害已致10人死19人失踪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好声音,简单一点更好
    女医生“害羞拒治”与男医生“摸胸”
    温州公务接待“减肥”每人每餐不超60元仅限市内
    山东原副省长黄胜权钱色交易内幕 权力寻租到...
    北大校长回乡为母亲祝寿 长跪膝前痛哭引热议(...
    十八大代表的基层草根新面孔:农民工走上政治...
    广西桂林一公园再爆雷人营销:女性穿短裙可半价...
    河南洛阳国税局公务员入室打人视频曝光(图)
    国航道歉不妨学学谢娜下跪
    媒体称安徽芜湖多名土地违法官员背处分受重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部分本科一批院校招生有...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第一...
    内蒙古部分院校降低数学分数招生
    央企与内蒙古政府打造 “塞北第一车展”
    内蒙古政府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23日起网报
    草原盛会“那达慕”
    兴安盟人大工委原副主任刘振才被双开
    传销成"西部扶贫直销工程"被骗大学生自曝传销...
    贺国强在内蒙古考察
    中蒙俄国际汽车穿越拉力赛在二连浩特举行
    新闻专题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专题: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第13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
    第六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