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子女“常回家看看”有望入法 九月初九拟定为“老年节”
    内蒙古新闻网    12-06-27 09:22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6月11日,北京市丰台区横六条,老人们坐在一起乘凉。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18499万人。新京报记者李飞摄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新京报讯(记者王姝) 昨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在草案形成过程中有较大争议的“常回家看看”精神慰藉条款,写进了草案。

      要求子女经常回家看望老人的条款该不该入法?曾进行过较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该条款不具备可操作性,影响法律的权威性。

      草案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8499万人,占总人口的13.7%。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

      全国人大内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未富先老”国情,草案明确“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同时采纳25个省区市的做法,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老年节。

      -法规

      1创设老年人监护制度

      全国人大内司委相关负责人说,草案借鉴了国外成功经验,创设了“老人年监护制度”,规定“具备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在近亲属或与自己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组织中,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和监护监督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没有监护人的,参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为其确定监护人”。由此,当老年人丧失或者部分丧失民事行为时,监护人须承担监护责任,以免老年人因病等原因,无依无靠。

      针对现实中老年人住房等财产易受侵害、老年再婚配偶法定继承权难以保障等问题,草案新增规定:禁止对老年人实施家庭暴力;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抢夺、转移、隐匿或者损毁应当由老年人继承或者接受赠予的财产。

      2单位督促职工尽孝道

      老年公寓等养老设施受困于“用地难”,多省市均面临这一问题。草案强化政府责任,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老年人口比例及分布情况,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乡规划,统筹安排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及所需物资。

      此外,子女单位须担负督促职工尽孝道的义务。草案要求,子女不孝,不履行赡养、扶养义务,老年人可求助于群众性自治组织、老年人组织、赡养人所在单位等三类部门,要求该三类部门督促赡养人尽义务。

      3支持老年人居家养老

      修订草案新增规定,国家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支持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援、医疗护理、精神慰藉、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

      草案还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家庭养老支持政策,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者就近居住,为家庭成员照料老年人提供帮助。

      -说法

      伦理道德入法更具指引教育作用

      “常回家看看”这样的道德义务条款,该不该入法?会不会因为难以操作、难以据此提起诉讼,影响法律的权威性?

      对此,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起草的山东大学法学院教授肖金明认为,草案首次将传统道德观念和传统文化也就是孝文化入法,“更具指引教育作用”。

      他认为,法律和道德并没有严格的分割线,“法律支持传统道德观念,而传统道德观念也对立法提出要求,这是法律和传统道德之间的关系”。

      他表示,首先应该界定清楚《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保障法,还是责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具有鲜明的社会法属性,所以会从鼓励、倡导的角度,设定条文。不仅仅是‘常回家看看’条款,其他一些政策性责任条款,同样不具备可操作性”,但这些责任性条款、义务性条款,起到的是明确政府、社会、个人责任的效果。虽然没有可操作性,但不等于没有可诉性,依据这些条款,可以评判是非、确定权责,“比如司法实践很棘手的家庭纠纷,起作用的正是这类道德义务条款、责任条款”。

      ●出入境管理法

      外国人居留证有效期最短90天

      最长为5年;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应取得工作许可

      综合新华社电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26日开始第三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草案)》,草案规定:外国人工作类居留证件的有效期将从最短的180日缩短为90日。

      草案二次审议稿规定:外国人居留证件的有效期最短为180天,最长为5年。有常委会委员提出,有的外国人来华短期工作,期限经常在半年以下,对这类来华短期工作的外国人,按照现行管理制度可以签发有效期短于180天的居留证件,这种做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

      提交本次常委会审议的草案三审稿将这一款修改为:外国人居留证件的有效期最短为180天,最长为5年,但是工作类居留证件的有效期最短为90天。

      草案规定,外国人所持签证注明的停留期限不超过180天,持证人凭签证并按照签证注明的停留期限在中国境内停留。需要延长签证停留期限的,应当在签证注明的停留期限届满7日前向停留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申请,按照要求提交申请事由的相关材料。延长签证停留期限,累计不得超过签证原注明的停留期限。

      草案规定,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应当按照规定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聘用未取得工作许可和工作类居留证件的外国人。

      ●《文保法》实施检查

      建议制定“北京故宫保护条例”

      近30年消失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半数毁于建设活动

      新京报讯(记者王姝)“现行文物保护法在一些方面已同文物工作实际不相适应,建议将其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昨日,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作“关于检查《文物保护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说,“建议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配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积极研究制定博物馆条例、北京故宫保护条例等法规”。

      《文物保护法》自1982年11月起颁布实施。今年4月至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了文物保护法执法检查。

      路甬祥说,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全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部分文物已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目前,已核定公布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万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个,世界遗产41项,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项。全国博物馆总数达到3415个。

      路甬祥说,近30年来消失的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有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法人,在城乡建设中擅自拆除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及其他文物古迹;刻意规避考古调查勘探,造成文物损毁消失“在一些偏远地区,不少文物古迹散布于广大田野、山区、戈壁,长期处于无人守护状态,成为犯罪分子觊觎的目标”。

      新京报记者王姝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好声音,简单一点更好
    女医生“害羞拒治”与男医生“摸胸”
    温州公务接待“减肥”每人每餐不超60元仅限市内
    山东原副省长黄胜权钱色交易内幕 权力寻租到...
    北大校长回乡为母亲祝寿 长跪膝前痛哭引热议(...
    十八大代表的基层草根新面孔:农民工走上政治...
    广西桂林一公园再爆雷人营销:女性穿短裙可半价...
    河南洛阳国税局公务员入室打人视频曝光(图)
    国航道歉不妨学学谢娜下跪
    媒体称安徽芜湖多名土地违法官员背处分受重用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招生考试中心:部分本科一批院校招生有...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召开第一...
    内蒙古部分院校降低数学分数招生
    央企与内蒙古政府打造 “塞北第一车展”
    内蒙古政府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23日起网报
    草原盛会“那达慕”
    兴安盟人大工委原副主任刘振才被双开
    传销成"西部扶贫直销工程"被骗大学生自曝传销...
    贺国强在内蒙古考察
    中蒙俄国际汽车穿越拉力赛在二连浩特举行
    新闻专题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专题: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
    第13届中国·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
    第六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