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央视董倩追问“你幸福吗”莫言回答:我不知道
    内蒙古新闻网    12-10-15 09:4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关于创作经验:查《辞海》写海岛小说“真能忽悠”

      莫言曾经有过当兵的经历,而且还被提干过。他回忆说,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比得了诺贝尔奖还激动”。因为他觉得自己完全变成另外一个人,变成军官就意味着不用回农村,命运彻底改变了。

      不过莫言最终还是选择了文学道路。从198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至今,莫言出版了众多篇幅不等的小说、散文集,以及影视文学剧本和话剧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德语、瑞典语、俄语、日本语、韩语等十几种语言,并先后斩获了海内外诸多奖项。

      谈到自己的早期作品,莫言说那时候年轻,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今回过头来一读,发现都是模仿之作。当然模仿得比较高明,不是一字一句抄的,而是模仿人家作品的氛围、语言、感受,那种节奏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背后的范本在哪里。

      莫言当时为了找素材可谓挖空心思。他本来在山里面服役,但是要写海岛的小说,没有生活怎么办?只好查《辞海》,把《辞海》有关大海、海浪、台风、海底植物、鱼的名字,查了很多,写了一篇《岛上的风》。莫言笑称,现在看那时“真能忽悠,写的像真事儿一样的。”

      提到后来被改编成电影广为人知的《红高粱家族》,莫言称现在已经写不出,“写出来的肯定是另外一部作品”。因为那种胆大妄为、天马行空,已经无法做到。

      他认为,作家的创作风格是和他整个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年写《红高粱》,没什么理论,就感觉应该那样写,结果还挺好。后来读书读多了,理论学多了,反而觉得要雕琢,搞出来一看就很匠气。

      多年的创作过程中,莫言坦言也有不少煎熬的时刻。碰到写不下去的时候,自己会抽烟、来回散步、转圈、抓耳挠腮,或者看看电视、杂书。

      他回忆说1990年有一段时间,自己曾经在40天里一个字都写不出来。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蛙》,本来是2005年想写的。但写了大概5万字之后,就写不下去了。感觉突然无法继续,人物到底该怎么发展不明确了,结构问题也没有想好。于是只能把它放下来,写另外一部《生死疲劳》。写《生死疲劳》的时候突然感觉非常顺,只用43天就写完了40多万字的初稿。之后过了两年,才重新把《蛙》拿出来写,那会儿一下子就感觉明白了,写起来势如破竹。

      关于文学生态:文学相对落寞很正常

      最近一些年,纯文学的境地不复往日,不少人怀念起上个世纪80年代民众对文学的热情。

      对此,莫言表示,现在文学相对边缘、落寞,比较正常,没什么坏处。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写作,也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读小说。还有电影、音乐、美术,同样可以陶冶性情,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你不可能再幻想80年代初期那样,搞一个诗歌朗诵会在首都体育馆万人还满座,一部短篇小说出来千人传颂,天天像过节一样。那是不正常的。”他说。

      当被问到此次获奖的影响,莫言连说:“很快就过去了,很快就过去了”。

      他认为自己此次获奖,不会对文学有长期的影响,“很快就过去。大家该怎么写还是会怎么写”。民众对文学的热情也会很快过去,一切还是会按照生活自身的规律去发展。

      对于“近期作品较少”的原因,莫言解释说,一方面是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另一方面写得多了就容易重复,而自己不愿意重复。

      在莫言看来,作家是写人的,也是写人心的,只能通过写作改变自己、改变社会。文学作品发挥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这种作用是非常微弱的。

      但毫无疑问,读读严肃文学,读读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一方面可以增加对社会、对人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丰富自己的内心,使自己树立人生的价值标准,明白到底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前一页 [1] [2]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莫言作品确定将收录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莫言包饺子庆祝获奖 颁奖仪式12月10日举行
      ·祝贺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成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今日揭晓 莫言能否获奖成最大悬念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百余位60后任省委常委 超2/3省份现省委常委3级...
    包头空难事发8年后开庭 32位家属索赔1.32亿
    误闯红灯立即停车可免处罚 交警提醒过线莫倒车
    河北保定居民楼爆炸案嫌疑人在安徽临泉县投案...
    国考两万规模招录职位明天发布 首次点名要村官
    “逃避电子眼拍照的方法”不靠谱
    陕西省长要求对华山游客被捅事件追责到底
    莫言包饺子庆祝获奖 颁奖仪式12月10日举行
    “收费撤销即封路”是什么逻辑
    央视主持人柴静清华大学演讲遭提问:你幸福吗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惠享”科技盛宴,惠普幸福巴士即将登陆内蒙...
    克力更遗体告别仪式在呼和浩特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审计29名领导干部发现八个问题
    呼市225个小区老旧楼房穿新衣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15日开始报名 今日可查询...
    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在呼和浩特召开
    国庆长假,京藏高速事故多发 5起事故致2死9伤
    触犯十余条罪 赤峰市一涉黑团伙首犯一审被判无期
    内蒙古最长寿老人度过120岁生日
    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有大风降温天气
    新闻专题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专题】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网络媒体“走转改”——走进集通线
    “草原之星”首届知名网络媒体看呼铁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