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矿"12·1"透水事故属责任事故
    内蒙古新闻网    12-12-03 11:17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七台河12月3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北京时间12月1日夜里11点40分,黑龙江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八井发生透水事故,事故发生时共有22人在井下作业。经全力救援,到昨天晚上已经有8人先后成功升井,仍有14人被困井下。事故发生后,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王树鹤赶到现场,并召开紧急会议,指导现场救援。

      成功升井的矿工王亚全回忆起事故发生的一瞬间,还是心有余悸。

      记者:师傅能说话吗?

      王亚全:能说。

      记者:现在感觉怎么样?

      王亚全:就是冷啊。

      记者:你们一起有几个人?

      王亚全:五个。

      记者:那几个人知道情况吗?

      王亚全:不知道,我要送风去,班长说来风了你把住管子,我说行,后来一听哗啦一声,完了,班长说往上跑,跑到2米就淹了,我们跑到顶上就完事了。

      王亚全说,当时他们以为要给井下送风,班长让他把住管子。结果随着一声巨响而来的却是汹涌的洪水。幸亏他们及时撤离到了高处,才逃过一劫。

      就在救援工作进行的同时,当地一直在降雪,天气预报显示,今天七台河市将会是中雪转暴雪的天气。经过了一夜的救援,现在这14名被困井下的矿工情况怎么样?正在救援现场的中国之声记者肖源发回了最新报道。

      记者:现在我在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八井的井口,能保证一旦有矿工被救上来我们第一时间看到他们。七台河福瑞祥煤矿12·1透水事故现在已经过去31个小时了,现在在我身边4、50名矿工正在把排水的管道往矿车上装,四台水泵在同时不间断的从矿井中向地面排水。截至今天6点,累计排水量已经达到4025立方米,但是14名矿工依然被困在井下。

      煤矿透水事故与其他事故不同的地方,在于井下的水如果不排开的话,救援工作就很难展开。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如果我们把矿井比作一个矿泉水瓶,而瓶子只有瓶口这么一个出入口,如果不把瓶子里水不抽出来,水底的人就出不来,所以目前救援人员在加紧抽排水,尽快排干井底的水是这14名矿工能够生还的唯一希望。

      当地一直在降雪,这也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影响。我昨晚9点到的佳木斯机场,当时雪下的还是比较大的,凌晨1点左右我从佳木斯到的矿区,路上走了将近4个钟头。司机师傅说如果天气晴好的话,从佳木斯到七台河这130公里的路程不到两个小时就能走完。从我到矿区之后这里的雪下的就没停,时大时小。现在这里的温度是零下19度,毫不夸张的说是滴水成冰,下雪结冰给这次透水事故的救援添了不少麻烦。

      除了天气之外,目前救援工作的最主要的难点就在于水冲垮了井下的矿车轨道。我想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次透水事故中是如何排水的,这家煤矿采取斜井的开采方式,矿井与地表有一个角度,而不是与地表垂直的直井。现在要排水就要得把水泵送到井底,但是由于是斜井,所以在地面上的救援人员不能直接把水泵送下去,而是需要用到煤矿平时出煤用的矿车轨道。

      透水事故发生以后这些矿车轨道被冲垮了,所以现在要想加快排水速度就得多下水泵,而要想多下水泵就得先把下泵用的矿车轨道修好,而且还不能采取开放式的排水方法,比如直接从地表打个竖井直接直达斜井的井底,因为现在还不知道这14名矿工实际所处的位置,这样就极大的减缓了救援的进程。

      今天凌晨1点半,在12·1透水事故的指挥部,我采访了这次事故新闻发言人七台河市安监局应急办主任李树广,他说经过初步调查,这次事故的原因是掘进队在生产过程中打通了周围的老矿坑,导致老矿坑的地下水涌进了生产工作面。

      李树广:原因就是这个井口左三片,左侧第三个片盘撕开了一个工作面,他干一个全煤上山。就是在煤里拱着上山,然后拱到老窑里了,老窑里面有积水,把老窑里的积水直接通过漏斗灌到井下。

      记者:这种是属于责任事故还是?

      李树广:责任事故。

      据了解,七台河市福瑞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八井隶属于七台河市桃山区管辖,为年产4万吨矿井,证照齐全有效,已经通过停产复工验收。有关这次事故救援工作和责任认定的最新进展,中国之声将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盘点205名新一届中央委员现任职务
    贵州上海书记兼省(市)长职务 陕西吉林浙江福建...
    北京市领导班子明年1月底换届 将明确具体分工
    江苏多地县乡政府强行向职工借钱 正科60万职工...
    模特假冒警花发微博称天天陪领导吃喝获刑(图)
    高校团委女副书记艳照门:系前男友打击报复
    南京小夫妻拍摄真实版"那些年" 网友泪流满面
    河南原交通厅长董永安被判无期 4任厅长均落马
    国务院修改征地补偿标准 可能至少提高10倍
    中共新领导层密集发声反腐 官员遭微博“秒杀”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贯彻十八大 兴安同辉煌——突泉篇
    内蒙古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
    巴特尔主持召开第十二次政府常务会
    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举行第...
    内蒙古中西部出现今年入冬来首次扬沙天气
    自治区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在呼和浩特...
    内蒙古再次迎来降雪降温天气 气温下降6­-8摄氏度
    内蒙古包头边防复员老兵热泪盈眶惜别警营
    呼和浩特警方15小时破获一起金店抢劫案 4人落网
    雨雪冰冻 沙尘肆虐 包头市边防官兵紧急营救
    新闻专题
    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内蒙古新闻网专题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专题】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网络媒体“走转改”——走进集通线
    “草原之星”首届知名网络媒体看呼铁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