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彭丽媛首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其雅致时尚的服饰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在赞赏的同时也好奇地探究,“丽媛style”的幕后设计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公认的才女
在普通人看来,马可几乎“一夜成名”。其实现年42岁的她,早已是圈内公认的天才女设计师。17岁时,马可考上了苏州丝绸工学院,这个在老师和同学们眼中单纯、安静甚至有些羞怯的女生,在毕业后弄出了“大动静”。23岁时,马可首次参加服装设计比赛,她的作品“秦俑”就一举夺得了第二届“兄弟杯”国际青年服装设计师大赛金奖,该奖项被视作中国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奥斯卡”,至今马可仍是这一奖项的最年轻得主。当时有评论说,“‘秦俑’一出世,就改正了中国人一提传统服饰文化言必称旗袍的毛病。”
这也是马可的唯一一次参赛。1995年,马可被评为“中国十佳设计师”,随即“退隐江湖”,与毛继鸿共同创办了服装品牌“例外”。毛继鸿负责营销,生性低调的马可负责设计。刚开始时,他们一心想做出带有自己思想的作品。1996年冬天,他们将自己设计的第一批大衣带到北京和广州的小店寄卖。毛继鸿回忆道:“我还记得在北京的那家叫做‘素人店铺’的店里,从晚上6点到9点就售出了6件!永远记得当时人们惊奇的眼神,因为在那个年代,‘例外’的风格对大家来说,就是个意外。这给我和马可带来了信心和鼓励。”
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例外’的设计风格给内心自信、经济独立的知性女性提供了另外的选择。”彭丽媛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她就已经是“例外”的忠实客户。从当初的小店寄卖到如今的高级定制,马可俨然已经成为了她所期望的实力派设计师。
用作品“说话”
虽然马可一直刻意保持低调,但是她的勤恳和不断推出的优秀作品让她广受赞誉。2007、2008年,马可两度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无用之土地”和“奢侈的清贫”两场服装秀展现出的创意,让一贯善于创新的法国同行也感到耳目一新。
在马可的设计理念里,只有倾注爱的衣服才能拥有生命,才是无价的。她说:“今天的时代中,真正的时尚不再是潮流推动的空洞漂亮的包装,而应该是回归平凡中的非凡。我相信真正的奢华不在价格,而应在其代表的精神。”从“秦俑”到“无用之土地”再到“奢侈的清贫”,马可的设计里一直体现着一种对于人生的哲学思考。“我大概9岁开始寻找人为什么活着的答案,后来才发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过程即我们的整个人生。”
最近,马可因为设计了彭丽媛的出访服装而备受关注。对此,她只是淡淡地说:“这次出访的服装是我首次为专人设计。是在符合设计师个人审美、价值观的前提下,为特定对象提供适合其需求的服装服饰。如何呈现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内心充满柔情和力量的、成熟睿智的中国现代女性形象更值得探索。”
马可才华横溢却低调内敛,她的作品在T台上夺人眼球,自己却在聚光灯前处处避让。在她看来,所有的声名财富都是镜花水月,作品才可以替自己说话。
时尚圈的隐士
广州服装流水线上工人忙碌,农林下路的“例外”格外炫目,珠海工作室宁静安然,巴黎秀场神秘低调……6年前,导演贾樟柯一部以马可的“无用”服装为题材的纪录片荣获了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镜头里马可像一个农妇一样蹲在地上,她穿着一件白色T恤,军绿色肥大的裤子,头发松散地挽在脑后。“马可希望衣服与自然发生作用”,她仔细地把衣服铺开在泥土里,看似毫无章法地抓弄,让土壤和沙粒浸透布料的每一条褶皱。
有人说看过“例外”的服装,就像看见了马可,有一种按照自己意志行事、刚柔相济的大气。置身时尚圈多年,马可一直刻意隐藏自己,鲜少接受拍照和媒体专访。“我时刻提醒着自己不要走偏,设计师不是当明星,不同于演员。应该踏踏实实,埋头苦干。我所崇拜的一些国外设计师就是这样,他们默默耕耘几十年,保持低调。我觉得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自己,不会太累。”
在朋友眼里,马可的身上始终透着淡然的味道。她不喜欢时装、不做美容,不在意变老,也很少逛街、购物。马可把服装看得很重,但却并不讲究自己的穿着,她更愿意把做头发、化妆、配搭首饰的时间节省出来,用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她自幼喜爱读书,父母都是大学老师,家里最多的就是书。“我深感阅读给我带来的巨大帮助,每晚在灯下静静地读一会儿书也是我最大的乐趣之一。”
不在特定场合时,马可平时都穿着简单,一件带帽休闲衫,一条宽松休闲裤,简简单单的像个学生样。她说:“我不作秀,也不秀自己。”高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