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村寨孩子跋山涉水求学路:每月穿坏一两双鞋 图
    内蒙古新闻网    13-09-22 08:54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同乐村,两个小女孩走在上学路上。这里四面环山,交通很不方便。

    力气小的女生在力气大点的女生帮助下爬上小溪边的台阶。

    早晨,住宿的孩子在洗漱。这些八九岁的孩子就得适应住校生活。

    同乐村,余天才坐在屋里烤火。他穿着一双新鞋,这里的孩子平均每月都要穿破一两双鞋。

    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录有知名人士讲读的好故事制成的MP3,陪伴孩子漫长的上学路程。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同乐村,一名小学生正跳着跨过一条湍急的溪流。当地的小学被撤并到十几公里外的镇上,孩子们上学要徒步行走十几公里的崎岖山路。上学的路上充满危险和艰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农村人口向乡镇、乡镇人口向县城“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加上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适龄儿童减少,作为“教育末端”的村级学校或因生源减少,或者因乡镇撤并而大量“消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10年评价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间,我国农村平均每天消失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3所初中,几乎每过1小时,就有4所农村学校消失。十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52.1%;教学点减少11.1万个,减少六成。

      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局面。过度撤并导致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

      “妈妈,我走啦!”10岁的余青秋在门口挥挥手,用傈僳语跟家里人道别,准备去上学。余青秋甩着马尾辫,快跑了两步,不远的路口,同村的余仙和永花正在等她,准备一起翻越山岭,徒步行走四个多小时去学校。

      余青秋住在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同乐村,是香格里拉最大的傈僳族村寨,四面环山,交通非常不便,当地人自称为“被遗忘之地”。

      由于适龄学童越来越少,村寨里的小学几年前被撤并,如今这里的孩子都要去十几公里外的叶枝镇上学。这十几公里,孩子们要徒步三四个小时。

      余青秋跟余仙、永花碰头后,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走后山的小路。同路的还有几个村里的学生。后山的小路要穿过一片玉米地,再蹚过一条小溪,虽然路难走一些,但是路程能缩短不少。

      由于刚下了一场小雨,山路有些湿滑。不过孩子们显然习惯了这种山路,他们一路有说有笑,走路并不受影响。

      后山走的人比较少,有些地方并没有路。一条溪流沿山蜿蜒而下,因为雨季,溪水有些湍急。到了小溪边,余青秋先蹲下来洗了把脸,晒得直冒汗的小脸被冰凉的溪水一激,显得更红了。女孩们在石头上休息了一会儿,然后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小心翼翼地踩着溪水里的石头蹚了过去。有胆大的孩子在石头上玩起了连环跳,几秒钟的时间就跳到对岸。对几个十岁的孩子来说,这个过程显得有些惊险。

      因为路途遥远,孩子们上学的时候总是尽量少带东西。好在现在学校解决食宿,她们需要携带的东西并不多。

      走了大约半程,余青秋觉得有些口渴,但是同行的几个人都没有带水。正好路边有一棵桃树,但是青秋胆子小不敢爬树。余仙和永花嘲笑了她一顿,她们俩像小猴子一样“噌噌”几下就上了树。再下来时,两人衣服口袋里都塞满了桃子。

      渴了就路边摘果子,热了就溪水里洗把脸,有时候运气好,还可以搭一段路过的拖拉机,这可以节省不少时间。不过大部分时候,她们都是徒步走完十几公里的山路。十几公里的山路,余青秋并不觉得太累,但她心疼鞋。寨子里的孩子几乎每个月都得穿坏一两双鞋。

      叶枝镇的叶枝完全小学,共有学生750余名,大部分都是傈僳族、藏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孩子。像余青秋这样村寨和学校距离十几公里远的学生,平时就寄宿在学校,周末回一趟家。

      9月10日一大早,来自北京的“上学路上”公益活动志愿者来到同乐傈僳族村寨。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了录有知名人士讲读的好故事制成的MP3,希望这些故事能够陪伴孩子漫长的上学路程。

      此次“上学路上”公益活动领队、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媒体同学会秘书长牛丽燕关注乡村学校撤并问题已有多年,她说,近几年村小撤并后,虽然教育质量得到了改善,但深山里的孩子为了求学,需要步行几个小时,有些地区山路崎岖,使得孩子们的上学路充满了危险和艰辛。合并乡镇学校后潜在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新京报记者薛珺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青岛黑老大聂磊临刑前夜连抽5包烟 见母亲痛哭
    中国电信助力教育信息化
    女子因公务员儿子常陪领导喝酒向浙江组织部长...
    港媒称前首富宗庆后被砍 娃哈哈称“情况没有那...
    李肇星称“傻帽才信中国是世界第二”系媒体误读
    北京香山一游客乘缆车坠亡目击者称其自行跳下
    江苏泗洪政协一司机节前开车去送礼纪委暗访组...
    “饿死女童案”今开庭为何定故意杀人而非遗弃罪
    大陆领队谈阿里山打人:最寒心的是被北京同胞...
    五部门部署安全检查行动 遏制重大爆炸案多发势头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赛罕区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53户 涉及多个...
    火红的干椒 红火的日子
    给空巢老人送月饼
    内蒙古自治区直属机关公开遴选67名公务员
    摄影爱好者看过来!内蒙古大兴安岭金秋摄影节...
    全国生态红线明年划定 已在内蒙古等四个省份试点
    【“8337”新闻观察· 走进102个旗县区】“中国...
    3年,30万亩瘦土变良田
    【报言网语】“两高”出台司法解释 惩治网络谣...
    兴安盟边防支队乌兰毛都派出所与当地牧民共建...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