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刘丁宁与家人合影。(辽沈晚报供图)
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回本溪复读 据悉此前也填报了北大但被港大提前录取
近日,有网友爆料,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离开香港大学回本溪高中复读,该校校长李玉成和教务处王主任相继证实,并称刘丁宁是为“追求更纯粹的国学”。而李玉成并不赞成其回家复读。香港大学回应称,尊重刘丁宁休学的决定,如果她想重返校园,可申请恢复就读。
辽宁本溪人,本溪市高级中学毕业生,2013年高考以668分(含加分10分)成为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后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0多万元奖学金。
10月7日下午,网友“私享love”在本溪高中吧发帖称,“我这届文科状元复读了?!求真相!”相继有网友证实,刘丁宁果真在本溪市高级中学文奥14班上课。
昨日,本报记者发现,网友“私享love”的相关帖子已被删除,“私享love”表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执念。既然她(刘丁宁)选择了这条道路,就祝福她勇敢地走下去。”
据了解,刘丁宁是2013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0多万元奖学金。
网友“魏新元”自称是刘丁宁的同学,力挺刘丁宁。“魏新元”表示,路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于刘丁宁自己的选择,可以不理解,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
“她内心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再对她给予打击,而是要由衷祝福,希望她不后悔。”“魏新元”祝福同学刘丁宁未来更加璀璨。
对此,本溪市高级中学校长李玉成和教务处王主任相继证实,刘丁宁确实在本溪高中上课,为的是“要追寻更纯粹的国学”。
昨日,王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刘丁宁从香港大学休学,目前在本溪高中学习,调整状态,而上课的节奏也由她本人掌握。
王主任还透露,录取前,刘丁宁也已填报了北京大学,但香港大学提前录取,在父母的建议下,刘丁宁选择了香港大学。不过,刘丁宁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全面衡量后,她坚持原来的选择,于是回本溪学习,打算考北大。
事实上,早在7月26日刘丁宁参加“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选择离开香港大学的想法。她曾深情告白,“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此外,网名为“刘丽朵”的北京大学一名同学也透露说,刘丁宁曾给自己手写了一封信,谈她没就读五院的苦闷。
对此,本溪高中理解她的举动,也尽量为她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王主任眼中,刘丁宁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目前她的状态还不错。
然而,李玉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刘丁宁能继续留在香港大学学习,不赞成其回家复读。建议她去适应香港大学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状态,坚持一两年就适应了。毕竟香港是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大都市,接受国际文化是迟早的事情,提前接触未必不是好事。
刘丁宁的妈妈表示,目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
港大:其实已与北大商讨作适当安排
昨日,香港大学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大学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成年人,认为同学有能力在对问题作出独立思考后,做适当的判断和适当的决定,大学对同学的决定均会尊重。
香港大学介绍说,9月底,刘丁宁同学向香港大学提出了休学的意愿。据了解,在此之前,多位师长、同学曾与刘丁宁讨论过学习的问题,了解她的意愿。香港大学同事在获悉刘丁宁认为北大课程较贴近她的学习兴趣后,已与北大积极商讨,希望能作出合适安排,让刘丁宁可以尽快如愿进修相关课程。
“大学尊重她休学的想法和决定,希望她能按她的意愿及兴趣学习。”香港大学呼吁外界,尊重刘丁宁的选择和她的私隐,让她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好好生活和学习。
休学后的刘丁宁还有机会回到香港大学就读吗?香港大学透露,一般而言,休学的同学,日后如想重返校园就读,是可以申请恢复就读的。
此外,香港大学还补充道,一般情况下,每年入读的三千多名新生中,有极为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个人原因而申请休学或退学,香港大学在学生提出退学或休学时,都会尽量了解有什么地方可以为他们提供协助。
据了解,香港大学设有各类辅导和活动,例如学术辅导、校园生活辅导、朋辈支援、学会、舍堂活动等,在各个方面支持同学的学习和各项需要,尽量让同学可以追求知识,享受校园生活,认识新的事物和文化,全面发展。
不过,香港大学未就本报记者提出的香港大学国学环境做出相应回复。
对于外界普遍关于的奖学金问题,香港大学也回应道,奖学金主要是用作学费及基本生活开支,学费会由奖学金直接支付,生活费则会分期发予同学,一般会在开课后个多月才发放;休学的同学恢复就读后,仍可享有奖学金待遇。
专家:根源在于学生缺少选择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刘丁宁个人的选择,学校与专业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发展。
熊丙奇说,这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高考做选择时,家长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此外,熊丙奇对比国外大学发现,学生转校换专业选择空间更大。“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熊丙奇指出,在国内转学很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有时往往转专业首先需退学。
“没有任何一所大学适合每个学生。”熊丙奇说,不能因此得出港大不如北大之类结论。他补充说,择校选专业前合理规划、仔细比较也不能减少这类问题的产生,“国外学生5年级就开始规划,但大学也有不少学生转校、换专业。”他说,学生在不断尝试、学习中找到自己所好。
“关键还是选择权的问题。”熊丙奇建议,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多选择。
然而,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却提出自己的质疑:
中国香港无纯粹国学?看看从钱穆到余英时!要反省内地的教育,如此高分学生到中国香港都适应不了不同文化,那么到日本、美国会怎样?全球化时代如何生存?别碰到啥事就一句,“我家从前比你阔多了”,(学生)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文/记者李华 刘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