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考状元放弃港大!复读再考只为北大?港大回应
    内蒙古新闻网    13-10-12 08:53    打印本页    来源: 广州日报

    高考后,刘丁宁与家人合影。(辽沈晚报供图)

    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回本溪复读 据悉此前也填报了北大但被港大提前录取

      近日,有网友爆料,辽宁文科状元刘丁宁离开香港大学回本溪高中复读,该校校长李玉成和教务处王主任相继证实,并称刘丁宁是为“追求更纯粹的国学”。而李玉成并不赞成其回家复读。香港大学回应称,尊重刘丁宁休学的决定,如果她想重返校园,可申请恢复就读。

      辽宁本溪人,本溪市高级中学毕业生,2013年高考以668分(含加分10分)成为辽宁高考文科状元。后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0多万元奖学金。

      10月7日下午,网友“私享love”在本溪高中吧发帖称,“我这届文科状元复读了?!求真相!”相继有网友证实,刘丁宁果真在本溪市高级中学文奥14班上课。

      昨日,本报记者发现,网友“私享love”的相关帖子已被删除,“私享love”表示,“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执念。既然她(刘丁宁)选择了这条道路,就祝福她勇敢地走下去。”

      据了解,刘丁宁是2013年辽宁高考文科状元,被香港大学录取,并获得70多万元奖学金。

      网友“魏新元”自称是刘丁宁的同学,力挺刘丁宁。“魏新元”表示,路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我们对于刘丁宁自己的选择,可以不理解,但必须给予足够的尊重。

      “她内心已经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我们不应该再对她给予打击,而是要由衷祝福,希望她不后悔。”“魏新元”祝福同学刘丁宁未来更加璀璨。

      对此,本溪市高级中学校长李玉成和教务处王主任相继证实,刘丁宁确实在本溪高中上课,为的是“要追寻更纯粹的国学”。

      昨日,王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刘丁宁从香港大学休学,目前在本溪高中学习,调整状态,而上课的节奏也由她本人掌握。

      王主任还透露,录取前,刘丁宁也已填报了北京大学,但香港大学提前录取,在父母的建议下,刘丁宁选择了香港大学。不过,刘丁宁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发现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差距,全面衡量后,她坚持原来的选择,于是回本溪学习,打算考北大。

      事实上,早在7月26日刘丁宁参加“天天向上”节目时,就已经流露出了选择离开香港大学的想法。她曾深情告白,“五院(北大中文系)的老师同学们,等我来,我一定会回来的!”此外,网名为“刘丽朵”的北京大学一名同学也透露说,刘丁宁曾给自己手写了一封信,谈她没就读五院的苦闷。

      对此,本溪高中理解她的举动,也尽量为她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在王主任眼中,刘丁宁各方面素质都不错,目前她的状态还不错。

      然而,李玉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希望刘丁宁能继续留在香港大学学习,不赞成其回家复读。建议她去适应香港大学的文化环境和生活状态,坚持一两年就适应了。毕竟香港是中华文化与国际文化接轨大都市,接受国际文化是迟早的事情,提前接触未必不是好事。

      刘丁宁的妈妈表示,目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因此不想向外界多说什么。希望外界不要过多地关注刘丁宁,给孩子一个平静的环境走自己的路。

      港大:其实已与北大商讨作适当安排

      昨日,香港大学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香港大学视每一个学生为独立的成年人,认为同学有能力在对问题作出独立思考后,做适当的判断和适当的决定,大学对同学的决定均会尊重。

      香港大学介绍说,9月底,刘丁宁同学向香港大学提出了休学的意愿。据了解,在此之前,多位师长、同学曾与刘丁宁讨论过学习的问题,了解她的意愿。香港大学同事在获悉刘丁宁认为北大课程较贴近她的学习兴趣后,已与北大积极商讨,希望能作出合适安排,让刘丁宁可以尽快如愿进修相关课程。

      “大学尊重她休学的想法和决定,希望她能按她的意愿及兴趣学习。”香港大学呼吁外界,尊重刘丁宁的选择和她的私隐,让她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好好生活和学习。

      休学后的刘丁宁还有机会回到香港大学就读吗?香港大学透露,一般而言,休学的同学,日后如想重返校园就读,是可以申请恢复就读的。

      此外,香港大学还补充道,一般情况下,每年入读的三千多名新生中,有极为个别的同学,因为各种个人原因而申请休学或退学,香港大学在学生提出退学或休学时,都会尽量了解有什么地方可以为他们提供协助。

      据了解,香港大学设有各类辅导和活动,例如学术辅导、校园生活辅导、朋辈支援、学会、舍堂活动等,在各个方面支持同学的学习和各项需要,尽量让同学可以追求知识,享受校园生活,认识新的事物和文化,全面发展。

      不过,香港大学未就本报记者提出的香港大学国学环境做出相应回复。

      对于外界普遍关于的奖学金问题,香港大学也回应道,奖学金主要是用作学费及基本生活开支,学费会由奖学金直接支付,生活费则会分期发予同学,一般会在开课后个多月才发放;休学的同学恢复就读后,仍可享有奖学金待遇。

      专家:根源在于学生缺少选择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这是刘丁宁个人的选择,学校与专业的选择需要根据个人的发展。

      熊丙奇说,这也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高考做选择时,家长应该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此外,熊丙奇对比国外大学发现,学生转校换专业选择空间更大。“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中国学生的悲哀。”熊丙奇指出,在国内转学很难,付出的成本、代价很大,有时往往转专业首先需退学。

      “没有任何一所大学适合每个学生。”熊丙奇说,不能因此得出港大不如北大之类结论。他补充说,择校选专业前合理规划、仔细比较也不能减少这类问题的产生,“国外学生5年级就开始规划,但大学也有不少学生转校、换专业。”他说,学生在不断尝试、学习中找到自己所好。

      “关键还是选择权的问题。”熊丙奇建议,学校应给予学生更多选择。

      然而,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薛涌却提出自己的质疑:

      中国香港无纯粹国学?看看从钱穆到余英时!要反省内地的教育,如此高分学生到中国香港都适应不了不同文化,那么到日本、美国会怎样?全球化时代如何生存?别碰到啥事就一句,“我家从前比你阔多了”,(学生)要正视自己的问题!文/记者李华 刘丁宁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村干部家的“土豪婚礼”败坏风气
    强台风“菲特”今天进入东海 台风预警升级为红...
    广州被叫停天价养老院重新营业 单人间每月6800元
    北京火车站2岁女童开车前坠入站台和列车夹缝
    习近平抵达印尼巴厘岛出席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单身汉睹别人岳母赠豪车咆哮父母:没百万生我干嘛
    菲移民局抓扣多名中国劳务人员 菲方称无工作签...
    黄金周再成“黄金粥”“红色炸弹”高速拥堵成...
    多地游客现不文明行为:扔垃圾 翻墙头 乱方便 ...
    南京交通局长国庆"体验生活":挤了三趟才坐上...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国庆节绽放在交通岗上的“铿锵玫瑰”
    达茂旗举办民俗活动庆国庆
    锡林郭勒盟半年收缴子弹1.3万余发
    包钢当选乌海市市长 赵希民当选市中级人民法院...
    【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66491部队军民...
    【为民 务实 清廉】自治区编办:为机构编制资...
    【为民 务实 清廉】自治区体育局:对焦距找穴位...
    内蒙古扎兰屯成候鸟度假天堂
    党支部牵手含作社 小香瓜成就大产业
    【连载】内蒙古热点问题透视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