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专家称明年小长假可能不调休 难恢复五一长假
    内蒙古新闻网    13-10-15 09:00    打印本页    来源: 京华时报
      近日,全国假日办征集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意见的调查正式结束,受假日办委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整理工作已经开始。该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针对民众反映的长假不调休的问题是可能实现的,但调整黄金周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预测

      调休出的小长假或恢复正常

      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峰表示,调查数据分析工作已开始,完整的分析结果出来后将上报全国假日办公布。

      对于群众吐槽的调休放假问题,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小长假不调休是有可能实现的。刘思敏表示,我国11个全民放假节日中,元旦、清明、五一、端午、中秋等均是1天假期,通过调借双休日才形成3天小长假的,从拉动消费来讲,3天假和2天周末差别不大,从游客出游意愿和旅游行程计划来说,只有7天长假才能带来和周末不一样的质的变化。因此,在保证全年总放假天数不变的前提下,不再对小长假调休,而改为正常休假,从民意或经济需求上都是可能的。

      仅凭网络调查难恢复五一假

      恢复五一黄金周是此次调查中网友呼声最高的建议。刘思敏认为,仅通过网络调查就恢复五一黄金周不太现实。刘思敏说,此次网络调查分析并不是假日改革的法定程序,以往要想调整黄金周都需要国家做出非常严谨的调研才能决定,调查手段要丰富,样本量要足够大,抽样调查人群必须合理等。

      中国旅游研究院黄璜博士表示,目前黄金周已成为国民刚性出游需求的必备保障,同时也是国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利器。群众也有用更长的假期来促成休闲方式升级的需求,综合看,不太可能因为不调休而取消现有的黄金周。

      明年假期安排可能推迟公布

      据了解,往年的12月底,次年的放假安排都会公布。刘思敏认为,今年这个时间可能会拖后。今年十一黄金周暴露出诸多问题,全国假日办此次调查问卷更多是对民意的一次回应。调查结果的分析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全国假日办和国务院是否会以此为参考依据对放假安排进行微调。

      刘思敏解释,不在年底公布放假安排是有先例的。1999年确定增加五一、十一黄金周时就不是在年底决定的,因此从今年的情况看,国家也许不会太过仓促地作出决定,哪怕只是微调也可能会等到明年两会上经多方讨论之后再做决定。

      □他山之石

      欧美休假不靠“拼”

      >>荷兰·员工休假雇主需付度假津贴

      荷兰法律对不同工种休假作出明确规定,休假成为法律赋予荷兰人的权利。如荷兰媒体从业人员每年有25个工作日带薪假。所谓“带薪”,不仅指员工工作报酬,还包括雇主向员工额外发放的度假津贴。如媒体从业人员度假津贴为年薪的8%,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考虑到假期时间太长,一些人希望用减少休假换取更多薪水。但荷兰税法规定,如放弃休假加班,员工年收入将增加,但同时将缴纳更多所得税,得不偿失。另外,荷兰劳工法规定,假期最多只能工作70个小时,即不超过10天,其间薪水加倍。而且,雇主要求员工加班需要与劳工局、税务局等监管部门反复商谈。因此,在荷兰,很少有人在假期加班。

      >>德国·放弃带薪休假没有经济补偿

      德国人休假最大特点是灵活。德国《联邦休假法》规定,每人每年享有至少24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加上法定如新年、劳动节、统一日、圣诞节、复活节等节假日,每年假期超150天。德国政府鼓励人们带薪休假,对自动放弃带薪休假的员工不予经济补偿。德国法律规定,人们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分拆安排休假日期。雇员可提前和雇主协商带薪休假时间。除10月3日德国统一日是德国全国法定节日外,其他节日均由各州自行决定。雇主会根据工作需要,安排员工分散休假,既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带薪休假也得到了落实。出游时间自由有助于减轻景点和道路过于拥挤。德国假期时间长种类多,但很少出现道路拥堵、景点爆满现象。(记者田虎综合新华社)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村干部家的“土豪婚礼”败坏风气
    黄金周再成“黄金粥”“红色炸弹”高速拥堵成...
    专家交锋:遗产税该不该征?
    云南辱骂游客事件2家涉事旅行社尚未被罚
    淘粪成就青联常委 国庆与国家领导人一起献花篮
    “丈母娘婚宴送宾利”被疑假新闻:时间地点人...
    传承“枫桥经验”助力“平安中国”
    调查显示娶新娘九成送彩礼 四成认为压力过大
    4G牌照发放在即 国内手机行业新一轮洗牌将近
    好声音宣传总监承认16强学员开场演唱为假唱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内蒙古扎兰屯成候鸟度假天堂
    包钢当选乌海市市长 赵希民当选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警地头话安全 农民秋收有保障
    巴特尔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取消和...
    内蒙古公布“巡视问题”整改方案
    呼铁局调整K573/4次、K7903/4次列车径路及停站
    【“8337”正能量】腰坝滩演绎农业升级版
    呼和浩特铁路局新建东胜西站10月18日开始运营
    冷空气侵袭内蒙古地区迎来今年首场降雪
    八千里边防送安康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