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至今,周恩来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留骨灰的人。
一般情况下,像周恩来这么高级别的领导人,逝世之后保留骨灰,供后人祭奠是情理中事。
但,周恩来逝世前的二十年就和邓颖超约定,“灰入大地,可以肥田”。
从1955年到1975年的20年里,周恩来走过的路并不平坦,应该说异常坎坷,如履薄冰。在反“反冒进”,大跃进、四清等系列政治争执中,周恩来处于前线位置;文革开始,他担任刘少奇专案组组长,这一职务胜任起来异常艰难;“内乱”中,他需要逢凶化吉、左右逢源;七十年代,外交上陷入“修正主义”遭到指责,紧接着受到大范围的声讨和批判;直至临终,“伍豪事件”又成为他挥之不去的一块心病。
周恩来一生中在很多次会议上做过自我批评,最终总能涉险过关。这其中很显然有他的圆滑和巧妙之处,但无形中也给自己设置了很多非议......
于是,周恩来常常为运动而不知疲倦,常常为跟不上形势而心力憔悴。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右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说:“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说,周恩来当即失声痛哭。
死不留灰,图的就是在人世间干干净净。这确是周恩来的高明和英明之处......另一方面,死不留灰自然也表达了他无私共产主义者的情怀和中国传统文化忠君的胸襟。(郝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