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不要再做后悔的爸妈:儿童家暴就此打住吧!
    内蒙古新闻网    14-05-21 17:31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综合

      【以案说法】:

      家庭暴力,伤害孩子有多深?

      对于儿童来说,家应当是最安全的地方。但当儿童家暴案件发生后,家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却是身心摧残最严重的地方。心理学家研究发现:父亲经常打女儿,会造成女儿缺乏自尊、自爱和自信,在青春期容易出现早恋,还会使女儿数学成绩差;父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逆反心理,不愿服从社会规范,或者退缩、幼稚,缺少男子气;母亲经常打儿子,会造成儿子缺乏自信心、挫折感、多疑、没有安全感等。也就是说,打孩子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新的心理问题。详细<<< 

      “打孩子不是家暴”需法律纠偏

      无论给“打孩子是否算家暴”下什么样的结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打孩子”不仅造成孩子身体的创伤,还造成家长与孩子权利的失衡,特别是这种失衡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是不可估量的。据调查,大多在暴力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通常具有一定的暴力倾向,而且易出现暴躁、孤僻、偏执等心理偏差,从而埋下隐患。

      要彻底扭转“打孩子天经地义”的理念,需要家长的观念更新,也需要坚实的制度支撑和社会支持。除了加强宣传,增强权利意识之外,更需要法律介入纠偏。没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孩子们就是“手无寸铁”的弱者,只有拿起法律的铲子,才能铲掉千百年来封建意识下积累的“棍棒教育”观念。详细<<<

      沟通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材”。传统亲情观中的暴力因子并没有随着时代变迁而消弭,反而有点“历久弥新”。打骂式的体罚教育之所以在中国不少父母的意识中根深蒂固,旧有教育观念作祟是硬币的一面,另一面则应归因于某种“经济理性”。耐心细致的教育,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很多家长有“本领恐慌”,一没空,二不会,工作一忙、压力一大,打骂显得成本最低:省事、省时、省力,不用经过用心的思考和精心的设计,“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几分“一打就灵”的意思。他们未必不知道粗暴教育的坏处,只不过“经济理性”给了他们一个似乎过得去的理由。详细<<<

      愿每个成长瞬间淡定从容

      昨天是520,本该说我爱你,可是一个11岁女孩却永远离开了——而最后悔的,是女孩的父亲。透过暴力,还看到了一个父亲的“爱之深责之切”:不能让女儿像自己一样吃没文化的亏。该父亲是一个保安,社会底层的生存之艰难可见一斑。不是为此行为开脱,而是为生存的艰辛、为幼小生命的逝去哀悼。详细<<<

      后记: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有多少失去安全感的孩子,开始用胆怯、偏执乃至仇视的眼光打量这个未知的世界?就此而言,在孩子的家庭教育过程中,对暴力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毕竟,暴力会逐渐升级,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预防家长将暴力之手伸向孩子,就必须在家庭暴力和教育权利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隔离带。体罚,实际上是家长教育手段匮乏和对自己教育能力不自信的体现,更是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违法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在全社会营造对家暴“零容忍”的态度,形成尊重孩子权利的社会共识;同时,还要立足于让《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落地,让家暴者得到应有处罚,切实保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只有消除部分人“打娃非家暴”的认识误区,才能让孩子们远离家暴,快乐、健康地成长。欢迎您到草原社区留下您宝贵的观点。

      

    前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焦裕禄:穿越时空的呼唤
    党报谈称呼庸俗化:上级喊下级同志时常难以启齿
    基层干部大摆婚宴等非隐蔽腐败多 被称"苍蝇扑脸"
    习近平同土耳其总统居尔通电话
    中国反腐重心转移:重点查行贿 加强追逃追赃
    3153万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保 由谁出资尚不明朗
    今年能源领域已有10余名高官高管因腐败落马
    中国31省份密集反恐演练 多模拟"持刀伤人"(图)
    快播因淫秽色情信息被查处 相关人员目前已被刑拘
    收入分配改革:“分蛋糕”也是“啃硬骨头”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鄂尔多斯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额尔敦仓贪污受贿2...
    释放压力 迎战高考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对违规使用土地5名责任人作出...
    G7京新高速隧道建设进入尾声
    呼和浩特:月嫂培训促进妇女就业
    内蒙古大学举行2014届毕业生服装设计作品展
    下半年起内蒙古教育统考考生须签订新版诚信承...
    好消息!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多家景区免门票
    好消息!呼市“48、58”失业人员可申领失业保险
    内蒙古扎兰屯市359万亩粮田陆续开犁播种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