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读图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南京大学生寻找3个月拍下30位抗战老兵敬军礼照片
    内蒙古新闻网    14-09-02 16:33    打印本页    来源: 扬子晚报

      泪奔的话

      “能不能给我洗个大照片当遗照”

      这个学生团队在三个月的走访过程中,还为每一位老兵拍摄了肖像照。别看只是单纯的敬礼近照,但是实行起来却是非常困难。

      一听拍照立刻有精神

      袁启婓和陈鑫负责敬礼拍照。袁启婓对扬子晚报记者说,这些抗战老兵最年轻的89岁,年纪最大的100岁,他们行动很不方便,拍照时难度也很大。“100岁的抗战老兵徐恭权说,我们已经是废人,感谢你们还记得我们。”99岁的老兵俞尚霖移动不方便,需要两个人架着他到凳子上进行肖像的拍摄。还有位老兵,因为胳膊抬不起来,举不到耳朵附近,就由家人帮忙抬着,完成了这个姿势。

      “他们有的人身体和精神状况都不太好,但一说到敬礼拍照时,每个人都立刻来了精气神,眼中闪烁着光芒。”袁启婓告诉记者,老人们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驰骋沙场的时光。

      “洗张大照片当遗像”

      大一学生冯安迪负责摄像,她对扬子晚报记者说,有的老人说话已经含糊不清了,大家就耐心地听他聊,一位老人说到去当兵的情景时说:“当兵的谁不怕死呀,所以我当了后勤兵,但是后来看到日本人的残酷行为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才申请冲到前线……”今年94岁的老兵马振煦老泪纵横地说,我们不值得尊敬,那些战死的人才值得尊敬。

      拍摄完所有照片后,南京财经大学的这个学生团队将照片洗成七寸的,给每个老人送回去一份。袁启婓说,他在养老院见到一位老爷子,老人拿到照片后很高兴,问能否再洗一个更大的,比如10寸的送来。老人对学生们说,自己不知哪天就走了,可以准备个大一点的敬礼照片当遗像。

      已有两位老兵去世

      袁启婓告诉记者,事实上,就在结束走访后,有两位老人已经先后离世了。“现在南京的抗战老兵是越来越少了。在听他们讲述亲身经历时,内心各种被触动,虽然以前也学过历史,但是听他们的记忆时,有一种历史拉回现实的感觉,甚至刷新了自己对抗战的认识,这让团队的人都觉得,大家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走访过程中,江苏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张修齐表示,老兵们只是做了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他说:“我们不怕死,就怕被你们遗忘……”这句话让团队里的人触动很大。

      “接下来,我们从这30个老兵当中,选出7个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人物,根据拍摄到的视频材料,做成一部《最后的老兵》纪录片。”袁启婓对扬子晚报记者说,武汉等地的人已经做了当地的抗战老兵纪录片,但是据了解在南京还没有发现。“这些老人年纪都大了,别人没做的,我们要抓紧时间做出来。”

    前一页 [1] [2]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