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就业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也就是说,经济增速可以放缓到7%,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每一个百分比的经济增长拉动的就业规模还将保持上升。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中国的就业市场仍将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那么,老百姓的生活、749万新毕业大学生的就业都将在这1000万新增就业岗位当中得到有效的保证和支持。
4.进出口
——进出口增长6%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各国经济在复苏的过程当中,都在追求着本国的出口,而对进口会实施较为严格的贸易管制,贸易壁垒可能在2015年会非常的盛行。于是,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主动把外贸的发展目标进行有序的下调,为中国的外贸结构调整,为外贸实施以质取胜战略,都留下必要的政策运行空间。
5.居民收入增长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2014年居民收入增速超过GDP的增速,那么2015年我们仍然坚持这样同步的目标。在同步的条件下,我们社会所创造出来的财富在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主体中配置,就会更加有效地偏向居民。那么,老百姓就能够很好地共同分享我们所创造出来的财富。
6.环境类指标
——能耗强度下降3.1%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减少
能耗强度要下降3.1%,换句话说是单位GDP的能耗要下降3.1%。主要污染物的排放要继续减少。去年能耗强度下降了4.3%,今年目标是下降3.1%。很多观众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迷盲,为什么今年是3.1,而去年能达到4.3,今年难道不能比今年更好吗?
去年的4.3的取得有几个有利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在去年进行大幅度的经济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而相对于第二产业的能耗,第三产业的平均能耗本来就较低,自然而然导致全社会能耗强度的下降。而今年第二产业也将得到有序的复苏,那么第二产业复苏以后,自然而然会加重社会平均能耗的压力。第二个,去年的4.3能耗下降,把我们社会当中很多闲置的产能或者是一些低水平的生产设备都挤出了生产体系,那么今年还有没有这么多低效率的产能或者是相对过期的生产装备能够顺利淘汰或挤出,现在来看还是未定项。于是,我们基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推动传统产业的有序转型、推动企业传统产能的有序改造,从这个角度出发,适当地把能耗强度程度下降幅度确定到3.1,看似比去年低一点,更加契合中国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经济发展要求。而且从长远来看, 3.1%能耗的下降,在整个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在全世界各国横向比较过程中,都是非常突出,而且符合国家的长期战略中的运动趋势,在这个趋势中3.1的降幅并不小。
(二)思路、方法与政策框架
今年我们要实现上述六个方面的目标,要有序开展各个领域的工作,我们的主要的调控思路、方法还有一些手段和政策框架。
1.思路、方法
今年调控思路是怎样?就是“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强化风险防控,加强民生保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大家可以看出来,非常重要的要点体现四点:改革攻坚、创新驱动、风险防控、民生保障。这是我们主要的调控思路。
那么方法是什么?方法总结得也非常好。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三点:第一点,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经济稳定;第二点,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第三点,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这三点我稍微展开一下跟大家分享。
——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经济稳定。大家知道,宏观是由微观构成,但是宏观并不等于微观的简单的加总,因为宏观还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比方说,我们2008年面对微观实体的一些问题,宏观上启动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向前运行,随后逐渐把各个微观经济体卷入其中,共同推动经济的发展。我们今年的思路会反过来,把精力放在微观活力的培养和保持、保护上。通过增强微观活力,每个微观主体都更加有活力,市场机制更加有效率,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的产出更加有保证,产出的规模、产出的质量、产出的品种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的稳定局面就得以形成。
在这里也需要跟各位观众分享一个观点,微观活力是要保证每个微观主体富有活力,保证我们的市场机制具备公平和活力。在公平和活力的市场机制之下,在每个市场主体都充分地活跃竞争之下,并不代表每个市场主体都会无风险在这个市场当中遨游。恰恰是公平,恰恰是竞争,才能导致我们微观主体出现优胜劣汰的局面。出现优胜劣汰以后,资源向更有效的主体转移,资源使用效率得到提升,宏观经济的稳定局面也得以创造和形成。
——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当前,排浪式的模仿性的需求基本上已经遇到拐点期。你说还会不会出现排浪式模仿性型的消费,肯定还有。但是从面上来看,从总体上来看,这种消费模式已经进入拐点期,未来这种消费的占比、消费的拉动会越来越小,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渐成主流。当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消费渐成主流的时候,如何来很好地搜寻到符合自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商品就变成非常关键的点。而让老百姓去说出来究竟什么是我的个性、什么是我的多样化需求,恐怕这个责任如果转给我们老百姓以后,很难有几个老百姓能够清晰地说出自己的需求、自己的需要,那么这种情况下,就把老百姓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要,事实上转化为生产企业的供应或者生产企业的设计的创新、供给的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现在又到了一个新的时期是我们的供给可能产生需求的时期。当然,这个供给产生需求,不是靠推销,不是靠简简单单的关系营销,它所依靠的仍然是在从供给到需求当中的实实在在对消费者心里的揣摩,对消费者心理的把握,对自己产品性能和外观形态的调整。也就是说,供给背后一定要带上创新两个字,才可能带动需求的有效扩大。
——以结构调整来促进总量平衡。那么我们现在经常会说自己有多少过剩的产能,这个过剩的产能是怎么过剩(相对于需求过剩)。出现过剩产能以后怎么办,那么就要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要使旧的被沉淀到过剩产能部分的资源有序地从这些领域退出来,然后进入到那些新兴的更加符合大家消费需要、更加符合大家需求的领域里面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减少过量的供给,相应地增加原来不足的供给,从而在整个经济运行当中实现供与求的平衡。
这三点就是我们今年来实现上六个方面来采取的非常重要方法的基石。在这个方法之下,我们相应地在政策层面要制定好自己的政策框架。大家看出来,我们的目标非常的远大,我们的方法非常的精巧,那么在这个方法之下,我们的政策也要相应的有序、完整、有机推进。
2.政策框架
今年在整个的框架领域我们可能有这样几点。
第一点是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继续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
积极财政政策主要表现为政策的扩张性。那么今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安排自己的财政赤字是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占GDP的2.1%提高到2.3%。
之所以有这么庞大的赤字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的原因,面对经济形势的下行,面对调结构一系列工作的持续推进,那么我们政府手里必须要有相对充足的资源能够满足刚才所说的各项需要。第二点,我们要大量开展定向减税,然后全面清理收费。这种情况下也会带来各级政府收入减收。减收以后怎么办?事情还要做,支出还要安排,就暂时通过举债的方式来满足在减税和清费的过程当中所带来的收入的缺口。
但是看似1.62万亿的赤字规模,大家都觉得非常的庞大,其实这个赤字规模是我们一压再压的结果。而且从现状来看,赤字率从2.1%提高到2.3%,2.3%的赤字率水平在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应该是最低的。
全世界公认的3%的赤字率的安全线,甚至大家认为发展中国家可以更高一些,因为他的发展压力更大、发展空间更充足,在经济发展以后稍微高一点的赤字都可以在以后的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大量财政收入的回报当中得到有效的平衡和补偿。中国不仅低于所谓的发展中国家的平均赤字率,我们还低于国际上发达国家所公认的3%的安全线。也就是说,今年的1.62万赤字率水平,对于中国来讲是完全可承受,对于经济运行的风险来讲几乎是没有风险的。
第二,货币政策今年将怎么选择?持续稳健的货币政策。那么基本的政策取向是稳健型。那么稳健型背后的潜台词,我们可以理解为中性,也就是货币政策相对地仍然处于中性的水平。除了满足经济当中的交易和支付需要以外,货币政策不直接对经济发展环境形成刺激。那么,这个增速预定为多少?预定12%。但是我们也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的局面,特别是一些资产市场当中所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那么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在12%的背后还留有余地。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比12%再高一些。而且国务院认为今年可以同时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的货币政策手段来应对我们经济运行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风险。那么,这些风险中,有些看似是当前可以预测的,有些需要风险暴露出来再来进行应对的。
总体上采取以上的手段,一方面要把风险控制好,另一方面又要经济的运行效率提高起来,用报告当中话说,“让更多的金融活水流向实体经济”。
第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今年要做什么?要增加研发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换句话说,在产业链分工不断完善的同时,我们也要注重价值链的建设和培养。这是产业政策。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就是社会经济组织方式的重大政策,叫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报告当中是这样来描述:“千千万万个市场细胞活跃起来,必将汇聚成发展的巨大动能,一定能够顶住经济下行压力,让中国经济始终充满勃勃生机。”这就是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非常重要的期许。那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后国务院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叫做“发展的巨大动能”。这个词,我相信也会成为2015年经济发展政府调控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因为动能这个词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至少出现了两次。待会儿讲到第二次的时候我们来共同来跟大分享一下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内涵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