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建
这几天,北京的暴雨灾害牵动着很多人的心,面对逝去的生命,我们深感悲痛,特别是在广渠门桥下不幸遇难的丁先生,更令众多人唏嘘不已。
一场持续不到一天的暴雨,造成如此大的伤亡,令人感到震惊。摆在我们面前的,除了安抚家属,弥补损失,追问相关责任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面对危难、孤立无援的时候,我们是否具备合格的自我救援能力?
尽管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可改变,但回顾事件、总结反思仍然必不可少。不幸遇难的丁先生,面对深浅难测的水情,倘若他能谨慎小心而不是加速冲入其中,一切悲剧可能都无从谈起;倘若入水之后,他能意识到危险所在,在电路尚未失灵的时候开门弃车逃生,也不会发生后面的悲剧;即便前两步都错过,当时若能把宝贵的时间用于找到车里本有的铁锤击碎窗户、或是从后备箱开门逃出,而不是仅靠电话求救,那么损失再大也不过一辆车而已。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所有这些可能生还的希望,都一一错过。虽然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假设,我们也无意为相关部门的救助不力开脱,但倘若在面对危险孤立无援时,我们能够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那么悲剧恐怕也不至于此。面对惨重的教训,相关部门在加强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对民众自救能力的培养。面对暴雨,驾车遇险如何自救?遭遇火灾,选择怎么的方式逃生?地震来袭,躲在哪里最安全?国内外的经验已经无数次证明,当灾害来临时,当事者第一时间的自救,是最有效避免伤亡的方式。
两个月之前,唐山遭遇4.8级地震,当地一所中学的监控视频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地震发生仅3秒钟,学生就在老师的指挥下,熟练地双手抱头躲至课桌下,随后在3分钟不到时间里,全校2000多人全部安全撤至操场——如此高效的应急自救能力,得益于学校两周一次的灾害逃难训练,而在30多年前那次损失惨重的强震之后,这种训练早已成为唐山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样的经验,值得大力推广,甚至强力推行都不为过。
希望如此惨重的悲剧,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哀伤和愤怒,而是更多生存经验和自救能力,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吸取教训,使其不再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