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综合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幼童“一泡尿”引发的争端:无关文明有关情绪!
    内蒙古新闻网    14-04-25 09:26    打印本页    来源: 内蒙古新闻网综合

      编者按:

      最近,“内地幼童香港街头小便”的新闻异常火爆。一个幼童的父母在香港闹市为孩子解决内急问题,结果被拍照,随即和拍照、围观港人发生激烈冲突。结果演变为两地网友之间的大战。到底如何看这一事件? 详细<<<

     

      内地夫妇当街让小孩便溺究竟有无问题?

      孩子是否街头直接便溺?紧急情况下的不得已为之和随意大小便有本质区别

      依据最先爆出的视频,事件被描述成内地游客纵容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在被港人指责拍照后,双方发生争吵,孩子父母动手打人的版本。矛头再次指向内地游客陋习。而内地游客和香港人的摩擦近几年屡见报端。

      但次日,另一段更加完整的视频出现,还原当时情景,剧情一下子反转,舆论转向批评发布第一段视频的媒体。这段视频显示,孩子父母曾向在场人极力解释,卫生间排大队,可孩子憋不住了;更有网友提供细节,在小孩小便时母亲专门用纸尿布接住。详细<<<

      一个比较公认的事实是,这个孩子是忍不住便意了,这是紧急情况。紧急情况下,有收拾的大小便显然和“随地大小便”有区别的。(关于孩子究竟是大便还是小便,目前存在争议。)有时间有厕所也不去,偏偏在公共场所随地大小解,这是没有异议的不文明现象。并且这样做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不管是在公共场所裸露性器官还是“暗示”孩子可以在公共场所大小便,都是非常不好的父母教育。

      如厕训练期——处于此时期的儿童发生尿急尴尬是很多人理解的现象

      在本次案例当中,孩子是处于紧急情况,找不到厕所。而在紧急情况下能不能让孩子在公共场所方便呢?这可是一个在国外也争论了很久的问题了。在2010年的时候,有一位美国的育儿专栏作家K. Emily Bond就在自己的博客上抱怨,为什么一些父母能够让自己的孩子随地撒尿,她的题目就非常不客气——《孩子不是狗,不要让他们在公共场所撒尿》。随后,纽约时报的亲子博客专栏作家也跟进了,承认自己让孩子在外方便过。在讨论中,大家都提到一个关键词,叫作“potty training”,翻译成中文叫“如厕训练”。原来幼儿如厕其实和走路一样,是一种发展学习的过程,需要训练,这样才能跟尿片说再见。这一时期的孩子就刚好是二岁半到四岁左右,如本次事件中的孩子一般大。不过,如厕训练是一个过程,幼儿控制不住,忍不住的机会很大,这时候旁边有厕所还好,要是没有的话,到底怎么办呢?于是大人们争论不休,很多人都觉得带孩子的过程中很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

      在2012年的时候,美国费城一位妇人带着自己孩子去吃饭,结果两岁的儿子突然忍不住尿意,在赶不回能用的厕所的情况下,这名妇人就让孩子在公共绿化带中解决,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妇人表示不服。美国NBC新闻的报道引发了广泛讨论。在该网站的投票中,有13多万人都认为不该给这位妈妈开罚单,这只是一次“如厕训练”的紧急事故。所以,“如厕训练”期的孩子在紧急的情况下能否在公共场所方便?一般而言,人们还是觉得可以理解,并非醉汉随地撒尿那样的不文明。当然,就算在公共场所,也有人提到了孩子的裸露,以及给别人造成滋扰的问题。但是,让孩子憋很久不现实,如果让孩子拉在裤子里又何尝不是一种对孩子人格尊严的伤害呢?确实难两全。

      最后看香港法律,本身也包含“人情”的考量

      其实,就算是香港的法律也考虑了紧急情况下的人情因素。《公众洁净及防止妨扰规例》就规定,任何正在照顾或看管一名12岁以下儿童的人,不得在没有合理因由下,准许该儿童在公共地方大小便。该法条里强调了“合理因由”。那么“如厕训练”期儿童紧急情况算不是合理因由呢?应该算。举个例子,今年1月香港法庭有个判例。在凌晨,一个醉汉以粗口骂警察,随后更是当着警察大便。他向女警解释说,“我急屎”。香港的裁判官判罚他随处便溺罪不成立,因为“忍不住肚痛”而当街便溺是合理解释。虽然此案判罚有争议,但是也足以证明合理的人情因素是可以做考量的。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斩断垃圾短信的“黑金链条”
    西藏告别“吃菜难”,“菜篮子”起了大变化
    西藏贵族庄园:一个时代的背影
    茂名贪官冯立梅:曾在退赃时当着众人扇老婆耳光
    李某某案律师披露案情被谴责 曾公布妇科检查材料
    中科协书记申维辰被免 被指与金道铭案调查相关
    "舌尖2"引发电商美食战:吃货购买力强 腊肠卖得火
    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整治“五一”期间“节日...
    盘点落马高官及其情妇:长文曝出衣俊卿情史
    2014年五一放假安排出炉 网友“拼”出8天长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通辽市一五旬男子强奸15岁女生 并拍其裸照威胁
    村里有个博物馆
    呼伦贝尔市首个“报春花”连翅竞相绽放喜煞游人
    雨中的守护
    中蒙药材销路越来越旺了
    扎兰屯市:杜鹃四月绽放惊喜赏花游人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直招士官工作开始报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女研究生校园内被撞身亡
    拿到农机购置补贴名额了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