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国家信访局:信访60日内办结 越级上访不受理
    内蒙古新闻网    14-04-25 09:31    打印本页    来源: 新京报

      国家信访局首次出台专门文件,规范信访事项受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今年5月1日起实施

      信访人应采用走访形式,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昨日,国家信访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访事项受理办理程序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的办法》。据介绍,这是国家信访局针对类似问题首次出台系统化的专门文件。今年5月1日起,将实施。

      一般应用书信邮件信访

      《办法》规定,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

      国家信访局相关负责人称,2013年7月1日,国家信访局已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查询办理结果。

      同时,国家信访局正在搭建网上信访信息系统,把来访、来信、来电、网上投诉等不同形式反映的信访事项,在网上统一流转,把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等重要环节,通过互联网公开。

      首先接谈机关先行受理

      《办法》规定,信访人应当根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和管辖层级,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

      首先接谈的机关应先行受理,不得推诿。

      “所谓本级机关,是对来访事项有直接管辖权的机关。”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张恩玺介绍,如果本级机关是设区的市级以下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其上一级机关,就是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人民政府主管部门。

      例如,某县信访人想通过走访反映土地征用问题,可向该县国土资源局(本级机关)提出,也可向该县人民政府或所属市的国土资源局(上一级机关)提出。县国土资源局、县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局,谁先收到群众来访事项,谁就要先受理。

      跨省问题可找中央信访

      如果信访人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办法》规定了6种情况不予受理。

      对于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办法》规定,应到而未到省级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和其他行政机关提出来访事项,或者省级相关部门正在办理且未超出法定处理期限的,不予受理。信访事项已经复核终结的,不再办理。

      “这并不是说,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以后就不再受理群众的初次来访事项了。”张恩玺举例,反映中央和国家机关或省级政府、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跨省(区、市)、部门、行业且一个省(区、市)或部门无法独立解决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未按《信访条例》规定受理办理的来访事项,中央和国家机关来访接待部门仍要受理。

      追访

      逐级上访便于问题就地解决

      问:不受理越级上访,是否限制了公民的信访权利?

      张恩玺(国家信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实行逐级走访,根本出发点在于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是限制公民信访权利,而是要更好地实现公民信访权利。

      第一,《办法》进一步压实了有权处理机关的责任,规范了工作程序,明确了失职可能会带来的后果,有助于来访事项得到及时就地解决,为实现公民的信访权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办法》为有权处理机关和来访群众指明了一条步骤清晰、要求明确的路径,引导群众变越级上访、重复上访、多头上访为就地反映问题,有助于减少信访成本和奔波劳累之苦。

      实际上,实现公民信访权利的途径很多,不采用走访形式,问题一样都能得到依法妥善处理。2013年7月1日,国家信访局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内容以来,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反映问题、查询办理结果。

      一个信访问题,无论向哪级机关反映,最终都要由有权处理的机关来办理,这是由行政级别管辖权决定的,也是由行政管理工作的程序性特点决定的。实行逐级走访,既能强化基层及时就地解决问题的责任,减少层层转送的中间环节,也能使上级机关更好地发挥督察督办、统筹协调的作用。因此,实行逐级走访,不仅不会削弱解决问题的力度,反而能更有效地推动问题解决。

      观点

      保护信访权益就近表达诉求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龚维斌认为,《办法》既规范了信访人的信访行为,保护他们的信访权益,让他们依法有序就近表达诉求,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又对信访工作人员提出要求,让他们认真履职,按照程序办事。

      “绝大部分事项其实在基层能够得到解决。”龚维斌认为,信访人之所以“信上不信下”,与认为上面官员能够“压住”下级的传统观念不无关系。有些信访人对信访程序不太了解,需加强疏导教育。对各级行政机关而言,龚维斌认为,确实要提升工作水平,从而提高信访人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要完善考核制度,倒逼基层改进。

      图解“信访事项受理办理”新规

      信访事项如何提出?

      信访人提出信访事项,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网上投诉等书面形式。2013年7月,国家信访局已全面放开网上投诉受理。

      信访办理有何原则?

      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原则,引导来访人依法逐级走访。

      信访事项向谁提出?

      信访人应到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上一级机关设立或者指定的接待场所提出。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并引导来访人以书面或走访形式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机关提出。

      信访人

      办理期限如何规定?

      1.受理—有关行政机关不能当场答复,应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2.办结—信访事项应当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延期禁超30日。

      3.复查—可自收到书面答复起30日内请求原办理机关上一级机关复查。

      4.复核—信访人不服的,可自收到复查答复起30日内请求复查机关的上一级机关复核;复核机关应自收到请求30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哪些信访不予受理?(6种情况)

      1.属于人大、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来访事项;

      2.对跨越本级和上一级机关提出的来访事项,上级机关不予受理;

      3.来访事项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

      4.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未提出复查(复核)请求而到上级机关走访;

      5.对处理(复查)意见不服,无正当理由超过规定期限未请求复查(复核)的;

      6.已经审核认定办结或已经复查复核终结备案的。

    [责任编辑 李珍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斩断垃圾短信的“黑金链条”
    西藏告别“吃菜难”,“菜篮子”起了大变化
    西藏贵族庄园:一个时代的背影
    茂名贪官冯立梅:曾在退赃时当着众人扇老婆耳光
    李某某案律师披露案情被谴责 曾公布妇科检查材料
    中科协书记申维辰被免 被指与金道铭案调查相关
    "舌尖2"引发电商美食战:吃货购买力强 腊肠卖得火
    中央直属机关纪工委:整治“五一”期间“节日...
    盘点落马高官及其情妇:长文曝出衣俊卿情史
    2014年五一放假安排出炉 网友“拼”出8天长假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关于对提任厅局级领导干部进行公示的公告
    通辽市一五旬男子强奸15岁女生 并拍其裸照威胁
    村里有个博物馆
    呼伦贝尔市首个“报春花”连翅竞相绽放喜煞游人
    雨中的守护
    中蒙药材销路越来越旺了
    扎兰屯市:杜鹃四月绽放惊喜赏花游人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直招士官工作开始报名
    内蒙古科技大学一女研究生校园内被撞身亡
    拿到农机购置补贴名额了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中国梦•我的梦 每个人都是梦想家
    总书记的关怀温暖大草原
    贯彻三中全会精神 落实“8337”发展思路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