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 内蒙古新闻网  >  国内频道  >  社会综合
    微信
    微博
    Qzone
    甘肃西平铁路强行施工致千年古城遗址受损
    内蒙古新闻网    12-06-11 09:08   打印本页    来源:人民日报

           多单位协商上报,寻求两全之路

      在遗址破坏现场,记者看到,就在泾川县文体广电局贴出的两个文件旁边,西平铁路泾川段施工方也贴出一张甘肃省文物局2006年12月印发的函。这份六年前的函中说,原则同意西平铁路通过泾州古城。

      对此,甘肃省文物局近日发文解释称:“2006年同意西平铁路在考古勘探等文物保护工作开展后可以通过泾州古城,但考古因故并未进行。2009年,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牵扯到工程建设的审批权限收归国家文物局,对古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后,西平铁路提出了建设方案,但国家文物局审核后未能通过。2010年,省文物局召开有关方面会议,要求西平铁路重新编制建设方案上报,但又一次未能通过国家文物局同意。”

      甘肃省文物局同时要求,泾川县政府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未经国家文物局同意,不得进行施工。泾川县委书记李全中表示,当铁路建设与文物保护相冲突时,县政府相关部门就要履行文物保护职责。“我们也曾经拿出了‘隧道通过’、‘下沉式’等方案,力求最大限度保护泾川文物遗址,由于各种原因未果。”

      记者多方了解获悉:该施工段停工后,经过多家单位协商,决定各自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

      6月7日,泾川县就此向甘肃省重大项目办公室及平凉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汇报,请求协调国家、甘肃省文物部门及西平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组进行实地勘探,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目前,甘肃省重大项目督查小组已到达泾川县,对西平铁路建设问题进行调研,泾川县正积极与西平铁路公司进行沟通。铁路究竟怎么“过”古城,记者将继续关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李春香]
    相关新闻
      · 卫生部回应"打通任督二脉":培训班旨在掌握中医知识和方法
      · 甘肃卫生厅官网刊文:学“气功”可打通任督2脉
      · 甘肃岷县致47死雹洪灾害反思:预警基本靠吼(图)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43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原浙江省临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竑接受监...
    估价22亿元 河南省许昌市加快棚户区改造
    习近平: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
    追忆厦门六中教师高至凡:凡星永不落,天籁唱初心
    原临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胡竑接受监察调查
    美国代顿市枪击事件已致10死26伤
    北京世园会迎来“四川日”
    2019年7月中央及地方党委人事任免一览
    人社部发布五类休假标准 快来看看你的假要如何休
    湖北鹤峰县躲避峡突发山洪造成12人死亡仍有1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三...
    内蒙古最新人事任命
    卓尔兴安盟通用机场集中开工仪式在阿尔山五岔...
    集宁夜色美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布小林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 研究牧区现...
    探寻契丹辽文化遗存
    “站在草原望北京 全民起舞庆中华”健身广场舞...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锡林郭勒那达慕...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组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新闻专题
    【专题】详解内蒙古“十三五”规划
    【专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专题】中国航天与内蒙古的不解之缘
    大国工匠 以“工匠精神”托起中国梦
    【专题】内蒙古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组织机构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举报指南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43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180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