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新闻网首页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电子报
    内蒙古新闻 道德法制 国际 国内 民族 文化 娱乐 体育 财经 教育 旅游 质监 健康 美食 汽车 楼市 草原社区 草原网视 影像日记 全景内蒙古
    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频道 > 要闻速读 正文
    转播到腾讯微博
    媒体谈打破教师节送礼潜规则:教师收礼涉嫌受贿
    内蒙古新闻网    13-09-10 09:12    打印本页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每到教师节,学生大都会以各种方式感谢恩师。今年,一种可等同于现金使用的教师节礼品卡格外火爆。在大部分家长看来,为了孩子不吃亏,少不了必要的“人情世故”;大部分老师在收礼与不收礼之间,也有各自的为难和坚持。家长和老师都似乎有种“人在江湖,不得不送,不得不收”的无奈。专家呼吁,应尽快完善相关监管制度,打破无奈的“潜规则”。(《京华时报》9月9日)

      平时给老师送礼太突兀,教师节正好给家长们一个送的借口,也给某些老师一个收的借口;直接送钱又太显眼且“庸俗”,所以商家顺势推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师节礼品卡,大型超市推出“贴心”的教师节购物卡,面值从200元到1000元不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收礼同样涉嫌受贿。

      我国刑法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教师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其利用工作便利,收受家长们的金钱或者礼品、礼品卡等“财产性利益”,为对方子女的学习、生活提供各种便利,数额较大,就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生活中,老师收受家长的金钱也好,礼品卡也罢,通常是几百元到几千元,单笔数额往往并不大,但次数较多,加在一起,就完全可能达到量刑数额。

      目前,老师们收受家长金钱和礼品的行为,大多只是作为一种不正之风来对待,往往是由教育主管部门自己牵头来治理,并没有上升到打击刑事犯罪的高度,这并不利于遏制给老师送礼的恶习。

      当然,治理这种送礼乱象,也不能指望用刑事手段毕其功于一役。家长们并非都想送,但在目前环境下又不得不送。一位从澳洲回国定居的家长就说,“一开始不太适应国内的习俗,老师对孩子比较冷漠,甚至带给他一些负面情绪。后来听别的家长建议,买了三张卡登门拜访,之后老师就经常鼓励、表扬他了。”教师收礼乱象有复杂原因,一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导致家长不敢不送。因此,必须公平分配教育资源,不让教育资源成为一种“寻租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受到的外部监督比较少。如果学校要受家长和社会人士组成的相关委员会的监督,相信教师刁难学生的现象就会少得多。

      普遍而言,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并不高,教师的执业荣誉感并不强,社会往往会在教师节这天才想起教师这个行业。即便是送礼的家长,他们也不见得是发自内心地尊重教师,只是急功近利地想要老师照顾自己的子女而已。因此,只有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氛围,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才能让教师有执业荣誉感,他们才会不屑于收受学生家长礼物。杨涛

    [责任编辑 赵文萃 ]
    相关新闻
    内蒙古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内蒙古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内蒙古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内蒙古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0471-6659743、6659744、6659725。
    新闻热线
    电话:0471-6659725
    传真:0471-6659744
    电邮:news@nmgnews.com.cn
    国内新闻排行榜
    合肥一中学3000初中生早读美国总统演讲稿引争议
    蒋洁敏涉嫌违纪被免职 张毅暂主持国资委全面工作
    爱传百城——寻找身边的感动
    中共中央要求坚决刹住中秋国庆期间公款送礼等...
    人民日报评“大V”嫖娼:“私域”不是遮羞布
    温州一官员双规期间被纪委人员反复按头闷水致死
    师范生将不再直接认定教师资格 纳入考试范畴
    多地新城遭业主抛弃成为空城 房地产泡沫蔓延
    直击重庆不雅视频案二审:雷政富翻供遭检方反驳
    十八大以来“苍蝇”“老虎”频频落马 重拳打出...
    内蒙古新闻一周排行
    包头一产妇剖腹产下13斤“超级宝宝”
    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城市棚户区——包头北梁
    【专题】腹地网络媒体看天津港
    新一轮棚改再提速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原副书记杨汉中受贿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王素毅...
    低保户杨力军的“新房”
    【聚焦十二运】第2比赛日内蒙古健儿表现抢眼斩...
    呼准鄂快速铁路加紧建设
    葡萄园里欢乐多
    新闻专题
    学习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
    2013年中高考专题
    2013年活力内蒙古网上宣传活动专题
    【专题】最美基层干部
    【专题】加强网络法制建设
    热图
    内蒙古地方网群: 呼和浩特 包头 呼伦贝尔 兴安盟 通辽 赤峰 锡林郭勒 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 巴彦淖尔 乌海 阿拉善 满洲里 二连浩特 社科院 旗县区频道
    网站介绍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工作人员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新闻热线:0471-66597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512006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蒙ICP证:090036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