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拍卖是新起点不是终点
1月11日,五粮液集团,将被拍卖的公务车。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是车改的第一步
“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只是进行车改的第一步,还亟待国家相关部门出台其它配套具体的措施予以配合、量化和支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制度无以国家。”只有对公车改革施以严明的制度,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对公车进行严格的监控管理,对违规者予以“零容忍”,才能有效遏制这“车轮上腐败”,从而达到此《条例》的实际应有之效用。 >>详细
公车改革要谨防“回潮”
取消公务用车需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方法,而是决心。尽管多年来群众对公车意见很大,改革呼声强烈,但各地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是公车改革触动了某些人的特权福利,因此阻力重重,步履维艰。在这种现实下,下好全国一盘棋显得尤为重要。公车改革决不能偏于一隅,单兵突进,而要做好配套和协调,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推行。 >>详细
公车改革需要更多的细节
我们知道,改革的措施越是具体,就越不容易被歪曲和绑架。如果是抽象的表述,那对于相关的利益部门而言,是容易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构改革和夹带私货的。因此,改革一定是需要细节的。公车改革亦遵循这样的逻辑。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对此公众一片叫好,因为规定的比较明确,限制条件比较清楚,让相关部门在执行的时候不容易打折扣,不容易推诿。与此同时,对于“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因为“适度”一词有着较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人们就会有所担心,怕这个“适度”成为一个筐,补贴起来大方无上限。 >>详细
公车拍卖能否成为公车改革新起点?
对当前一些地方的公车改革,公众也有些疑虑,担心是否会成为“以旧换新”的游戏。不少人对发放给公务人员的“车补”也有所不满,担心“车补”成为比享用公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福利。疑虑也好,不满也好,这些都是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一定能在改革中得到解决。 >>详细
公车改革不能慢慢吞吞
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治理“车轮上的浪费”,要拿出雷厉风行的具体措施。公车改革不能左顾右盼、慢慢吞吞,不能对既得利益恋恋不舍,顾虑拖延、虚以应对、走三步退两步,这种态度严重不适应中央反浪费条例的要求,严重背离了公众期盼推进车改的强烈愿望。推进公车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大幅度减少公车的数量,降低公车监管的成本,需要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的魄力,需要快刀斩乱麻对公车“下手”的行动。 >>详细
|